科室動態
【戰“疫”/健康科普】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皮膚科給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的皮膚防護指導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在抗擊疫情工作中,如何做好皮膚清潔、消毒及護理,如何防范與處置醫用消毒劑及防護用品引起的皮膚傷害,是各級醫療機構及醫務工作者遇到的實際問題。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皮膚科參考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階段皮膚科相關防護及診療規范》,經過適當修改,推出了以下皮膚防護指導,希望能夠幫助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更好地應對。
皮膚清潔、消毒與護理規范
(一)皮膚的清潔
1、面部清潔:面部直接暴露于空氣中,接觸病毒顆粒的風險高。對于有化妝和擦防曬霜的人群,首先需要清洗前卸妝;其次根據膚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洗面奶,在臉部快速而溫柔地揉搓之后用流動水沖洗干凈。由于顏面皮膚較薄嫩,故正常情況下應避免使用肥皂潔面。
2、手部清潔:是防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重要環節。飯前、便前、便后,戴、脫防護用品前后、觸摸“易感”部位或醫護人員接觸病患前后要洗手,接觸污染物品之后也需要洗手。當手部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或肥皂聯合流動水洗手(采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已經洗好后的手用干凈的毛巾或紙張擦干;手部沒有肉眼可見的污染物且不方便洗手時,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劑(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進行手部清潔。使用免洗手消毒劑時,注意使用期限及有效期。
(二)皮膚的消毒
1、徹底清潔是保證消毒效果的前提:皮膚消毒前要視皮膚的污染情況對皮膚進行不同的清潔。清潔或去污不徹底會影響消毒效果。
2、正確選擇消毒劑的類型及使用濃度:以乙醇為例,乙醇在70%-80%的濃度時消毒效果最佳。經常應用乙醇進行手消毒,皮膚會因脫脂而干燥、粗糙,故可加入甘油等皮膚調理劑。
3、消毒劑要有足夠的作用時間:不同的皮膚消毒劑所需的作用時間不同,通常為1-5分鐘,或者以所用消毒劑徹底自然干燥為準。
(三)皮膚的護理
經歷了上述皮膚的清潔及消毒過程后,皮膚的皮脂膜屏障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變得脆弱,若不及時進行正確的護理和保濕,容易造成皮膚傷害。因此,做好清潔劑消毒后應特別重視皮膚護理,做好皮膚保濕。
1、皮膚健康狀態下:只需根據不同皮膚類型,選擇含不同比例水、油、乳化劑的混合物作為保濕劑涂抹:
①干性皮膚:需選擇含油及乳化劑成分較高的乳劑或霜劑;
②油性皮膚:需選擇含少量油或乳化劑、比較清爽的乳劑和霜劑。
③混合性皮膚:主要表現為臉頰干燥,T區油脂分泌旺盛,宜分區選擇不同保濕劑外用。
2、皮膚疾病狀態下:在常規治療所用外用藥物以外,應針對破損的皮膚屏障涂抹皮膚保濕劑。一線醫護人員,由于需要長時間使用防護設備,常造成皮膚干燥,建議可涂抹保濕時間比較持久且無刺激性的霜劑或乳劑,如維生素E乳膏,含有凡士林、尿素及神經酰胺的護手霜、潤膚乳等。
消毒劑及防護用品引起皮膚傷害的
防范與處置原則
(一)消毒劑引起的
皮膚傷害及處置原則
1、過敏反應:主要見于對所含消毒成分過敏的特殊體質人群,常見表現是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常在接觸部位出現,與皮膚接觸的范圍大體一致。對于空氣噴灑使用,則多在面、頸等暴露部位出現皮疹,極少數通過吸入可以引起全身系統過敏反應。癥狀較輕時,多在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瘙癢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丘疹、水皰,甚至糜爛破潰,可在破潰后繼發感染。
處置原則:
①首先停止使用可疑消毒劑,更換為其它非過敏產品。
②若皮疹較輕,可在停用3-5天后自行改善,無需特殊處理。
③若皮疹嚴重,瘙癢明顯,可口服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外用中強效糖皮質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鹵米松乳膏等,有系統癥狀者可以給予系統糖皮質激素治療。
④當有繼發感染時,應局部或系統性使用抗生素。
2、皮膚屏障破壞與刺激反應:由于脂溶性消毒劑容易溶解皮膚表面皮脂膜,反復使用這類消毒劑容易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破壞,出現皮膚皸裂。如果繼續使用時,消毒劑滲入皮膚產生刺激性皮炎。表現為反復使用該消毒劑后,接觸部位瘙癢,皮疹可為紅斑、丘疹、水皰、皸裂。
處置原則:
加強護膚潤膚劑使用,其它措施同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的處理。
(二)防護產品引起的
皮膚傷害及處置原則
1、皮膚浸漬:手套、鞋套、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產品往往為橡膠制品,如果長期穿戴,會因透氣性較差致皮膚長期處于潮濕狀態,發生浸漬,表現為局部皮膚變軟、發白、起皺、脫皮等。
手部浸漬與過敏
處置原則:
①選取型號適合的防護用具,確保穿戴松緊適度,待皮膚及防護用具消毒劑徹底干燥后再佩戴;
②佩戴防護用具前,局部外用含氧化鋅或凡士林的護膚潤膚劑,可使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脂質膜,保護皮膚減少摩擦、防止水化過度、隔離汗液及其他刺激;
③若有條件可適當增加手套等防護用具的更換頻率,更換期間將汗液擦干,再次使用護膚潤膚劑;
④穿戴結束清潔皮膚后及時使用護膚潤膚劑;
⑤浸漬明顯時可使用收斂劑如氧化鋅乳膏等。
2、過敏反應:表現以及處置基本類似于消毒劑引起的過敏性接觸性皮炎。
3、機械損傷:主要指由于較長時間穿戴防護用品,皮膚組織受壓、摩擦而出現的機械傷害。
口罩壓痕
常見部位有:與口罩綁帶接觸的顴骨、臉頰部、耳后,與口罩塑形處接觸的鼻梁部,護目鏡邊緣,帽沿線,防護衣腰帶緊束部位等。
常見表現有:壓痕,擦傷、紫癜等。
處置原則:
①穿戴松緊合適的防護用品;
②穿戴時間不宜過長;
③穿戴前可以局部涂抹潤膚劑,可利用薄型軟聚硅酮泡沫敷料或水膠體敷料進行局部減壓,但應確認是否漏氣,不得影響防護效果;
④壓痕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持久或反復發生處或伴有皮下淤血時,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藥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肝素乳膏等;
⑤皮膚破損處可外用抗生素軟膏,外貼創可貼或紗布保護創面,一般要待痊愈后方可繼續穿戴。
4、汗皰疹:又稱為出汗不良性濕疹,表現為對稱性發生于手和(或)足的大量小水皰,水皰位于表皮深層,略高出皮膚表面,可伴有瘙癢、刺痛或燒灼感。
汗皰疹
處置原則:
盡量保持手、足皮膚干燥,手套等防護用品穿戴前可適當使用護膚潤膚劑,穿戴時間不宜過長;皮損部位可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鹵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5、繼發皮膚淺部真菌感染:由于長時間穿戴防護用具,局部容易形成多汗、潮濕、溫暖的環境,可能出現體癬、股癬、足癬等皮膚淺部真菌感染,可累及軀干、腹股溝、臀部、足部等處,表現為環狀、半環狀或不規則的紅斑、丘疹、丘膿皰疹。
股癬
處置原則:
可局部外用抗真菌藥如聯苯芐唑乳膏、酮康唑軟膏等;如效果不佳或皮損泛發,酌情使用系統抗真菌藥物,如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等。
6、痤瘡樣損害:由于長時間佩戴口罩對皮膚的封閉及局部壓力,導致毛囊皮脂腺導管閉塞,加之高強度工作期間作息不規律、精神壓力等因素,均可能導致痤瘡樣損害或原有痤瘡的加重。
痤瘡
處置原則:
注意勞逸結合,舒緩心理壓力。可按一般痤瘡治療原則處理,每日至少溫水洗臉2次,不要用堿性強的肥皂,合理選擇面部清潔劑及化妝品,輕者外用抗生素類、維甲酸類等藥物,重者可酌情口服米諾環素或異維A酸等。
下一篇: 請放寬心,這才是惡性黑色素瘤的真面目
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