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小兒腹瀉急 五谷解煩憂
腹瀉是兒科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癥狀,也是大多數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的情況。在中醫看來,引起小兒腹瀉的大多是由于外感“邪氣”、脾胃虛弱、飲食所傷。
根據小兒腹瀉的癥狀,可采用利濕、清熱、去積、補脾、溫腎、固澀等方法對癥治療。對待寶寶的問題,很多家長是慎之又慎,尤其是小兒腹瀉,寶寶哭鬧,媽媽苦惱。
俗話說,藥療不如食療,對待小兒腹瀉,在我們傳統的飲食中,還真有可以解家長燃眉之急的食物。
谷類作為最為傳統的食物,其性味大多甘、平,無大寒大熱之偏,具有益胃健脾、扶助正氣的作用。而粳米(俗稱大米)可謂是食用范圍最廣的谷類了。
大米具有補中益氣、補益虛損、除煩止渴、止瀉治痢的功效。小兒腹瀉時,焦米湯的功效可謂首屈一指。
焦米湯,先將大米磨成粉(或直接使用米粉產品),放入鍋中用文火炒成淡黃色,聞到焦米香味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炒焦。食用時,焦米粉加水煮,邊煮邊攪拌,直到煮開,可加白糖拌服。
也可不將大米磨成粉,直接取大米50g,放入鍋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煮成“炒米粥”,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無論是“焦米湯”,還是“炒米粥”,都是將大米炒黃后,使淀粉變成了糊精。糊精是淀粉被分解的中間產物,因而更易消化吸收,給腹瀉的寶寶提供營養和能量;而且其中炒焦成炭的部分,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可有效緩解腹瀉癥狀。
除此之外,其他谷類對緩解小兒腹瀉也頗具療效。
糯米,可以治療脾胃虛寒泄瀉。用等量的糯米和山藥,先將糯米用姜汁浸泡一晚后炒熟,再將山藥炒黃,混勻后,可拌赤砂糖煮湯服用。(摘自《嬰童類萃》)
秈米,可以健脾除濕止瀉。①大紅棗10枚、秈米60g,煮粥,加紅糖,熱食。②秈米粉60g、薏苡仁粉60g,和勻,炒熟加糖調服,每次15g,每日2次。(摘自《肉蛋奶五谷食法寶典》)
粟米(即小米)具有除濕止瀉的功效,主治小兒脾虛泄瀉,消化不良。但應注意選擇新鮮的小米,尤其是新小米熬粥冷卻后上浮的米油,是小兒腹瀉時補充營養的不二選擇。
小麥可以健脾止瀉,主治腸胃不固的慢性泄瀉。白面一斤,炒令焦黃,每日空心溫水調(服)一匙頭(摘自《飲膳正要》)。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炒面湯”。
此外,五谷配合其他具有食療作用的食物,不僅可以提供必需的能量,還具有獨特的保健養生和輔助治療的作用。
大蒜粥(治療寒濕痢):紫皮大蒜2頭,糯米100g,白糖適量。將大蒜去皮,洗凈,同糯米一同煮粥,加白糖調味。每日1次,連服3天。有化濕解毒,澀腸止痢的功效。
酸梅粥(腸滑下痢):酸梅粉40g,西米50g,白糖適量。將西米洗凈,酸梅粉用水調勻,一起入鍋熬成粥。每日1次,連服3天。有收斂止痢的功效。
馬齒莧薏苡仁粥:馬齒莧、薏苡仁各30g,混合加水煮成粥。每日1次,連用3日。有清熱利濕止痢的功效。適用于大腸濕熱引起的泄瀉、痢疾。
蓮子生姜粥(寒濕證):蓮子50g、生姜30g、紅糖30g、粳米100g。蓮子、粳米先煮半小時,再放入姜、糖,煮10分鐘食用。
芡實薏仁山藥粥:芡實30g、炒薏仁30g、山藥50g、糯米100g、砂糖30g。同煮成粥。適合脾胃虛弱證。
蓮子大棗粥:蓮子30g、大棗10枚,山藥30g,百合30g,糯米100g。同煮成粥食之。適合脾胃虛弱證。
山楂山藥粥:山楂30g、山藥30g、粳米100g、紅糖適量,煮粥食之。適合傷食證。
治療小兒腹瀉,不僅要對癥治療,搭配得當的食療,還需要避免易脹氣、生冷的食物,例如牛奶,豆類及其制品(包括黃豆、綠豆、青豆、蠶豆、豆腐等)。
上一篇: 小兒厭食癥 食補幫你忙
下一篇: 揭開營養補充劑的神秘面紗
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