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妊娠期癲癇用藥
近日一篇名為“法國發現一藥品副作用導致450個初生兒畸形”的報道在網上引起熱議,其中涉及藥物為廣譜抗癲癇藥丙戊酸鈉(德巴金)。那么,抗癲癇藥的致畸風險是否早已存在?各類抗癲癇藥在說明書中對妊娠、哺乳期女性的使用又是如何規定的?我院臨床藥師根據藥品說明書、FDA藥物妊娠分級及藥物藥理特性對常用抗癲癇藥物做出妊娠、哺乳期用藥說明(附表),供大家參考。
注1: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根據藥物對胎兒的危害性將其分為以下5級
A級 :在設對照組的藥物研究中,在妊娠首3個月的婦女未見到藥物對胎兒產生危害的跡象(并且也沒有在其后6個月具有危害性的證據),該類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甚微。
B級 :在動物繁殖研究中(并未進行孕婦的對照研究),未見到藥物對胎兒的不良影響。或在動物繁殖性研究中發現藥物有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并未在設對照的、妊娠首3個月的婦女中得到證實(也沒有在其后6個月具有危害性的證據)。
C級 :動物研究證明藥物對胎兒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或尚無設對照的妊娠婦女研究,或尚未對妊娠婦女及動物進行研究。本類藥物只有在權衡對孕婦的益處大于對胎兒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D級 :有明確證據顯示,藥物對人類胎兒有危害性,但盡管如此,孕婦用藥后絕對有益(例如用該藥物來挽救孕婦的生命,或治療用其他較安全的藥物無效的嚴重疾病)。
X級 :對動物和人類的藥物研究或人類用藥的經驗表明,藥物對胎兒有危害,而且孕婦應用這類藥物無益,因此禁用于妊娠或可能懷孕的患者。
注2:本表中說明書綜合參考中文說明書及FDA版說明書。
附報道原文:
丙戊酸副作用被低估——導致至少425新生兒畸形
原標題:法國發現一藥品副作用導致450個初生兒畸形
編譯: 新歐洲 丁丁 轉載自:旅法華人戰報
據《巴黎人報》報道,根據周二公布的一份醫學報告中,明確指出低估了一種叫“Dépakine”德巴金的抗癲癇藥物給孕婦帶來的副作用,而副作用帶來了至少425個畸形兒。
圖片來源:巴黎人報
由于在2006年至2014年出生了425-450個畸形兒,始作俑者竟是一種用來穩定情緒,抗焦慮,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健康總局干事Beno?t Vallet教授和國家健康與藥物安全機構(ANSM)的主任Dominique Martin共同提呈了一份報告,這些數字正是來源于這份報告,期調查結果顯示藥物成分中的丙戊酸鈉是造成畸形兒的元兇。在此之后,他們宣布了一項行動計劃,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圖片來源:BBC
丙戊酸鈉是一種化學分子的名字。但在法國市場上被熟知的是“德巴金”,由Sanofi實驗室研發。Beno?t Vallet教授表示這種成分也存在于其他抗癲癇的藥物之中。所以這項計劃包括從3月份起,必須非常明確清楚的此類藥品包裝盒上標明,孕婦慎用的字樣。此外,一個專門指示使用此類藥物人群的門戶網站也將在今年年底面向患者和專家開放。
圖片來源:pourquoidocteur
這個化學成分的影響被長久的低估了,Beno?t Vallet教授表示自80年代后期起,在懷孕期間服用丙戊酸鈉或其他治療精神疾病藥物造成初生嬰兒畸形案例已被記錄,在1990年末,其風險也被科學確認。然后,目前這個結果是歐洲藥品管理局在2014年12月展開工作得來的,國家健康與藥物安全機構(ANSM)在2015年5月把新規定告訴了醫生們。Dominique Martin主任表示,最初的要求是這些藥物只能由精神病醫生,神經科醫生和兒科醫生可以有資格開處方,現在還要求病人必須知情并同意藥物對孕婦有潛在危險,這包括出生缺陷的高風險和神經發育障礙(大約10%),自閉癥障礙(高達30%-40%)。通過新規則,希望提醒病人注意此類藥物的使用。
圖片來源:midilibre
之前調查就是因為缺乏病患的資料導致了對藥物副作用的低估。目前新的規定對于確認受害者非常有效。抗驚厥藥物綜合征患兒父母援助協會(Apesac)主席Marine Martin,6歲起患癲癇,而她懷孕時正是在服用“德巴金”,結果兩個孩子都患有隱性脊柱裂(隱性椎管閉合不全中最為多見的一種),她估計在2006年至2014年間,有差不多425至450個兒童因此受害
上一篇: 他汀實用小知識(一)
下一篇: 鹽酸溴己新臨床應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