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媒體報道·中國網】李學勛:一雙巧手托起患者“心”希望
將一根粗約兩毫米的導管,沿血管進入心臟,確定病灶位置后,放電消融。困擾患者多年的心動過速難題迎刃而解。
這在外行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卻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學勛的“常規工作”。
深耕心臟電生理與起搏專業多年,李學勛深信“無論多么復雜的心律失常,總有辦法可以解決”。為此,他在領域內精耕細作,創造了多個“省內第一”“國內領先”,幫助數千顆“不安分的心”重新回到了“正常跑道”。“李主任有一雙巧手”,也逐漸成了患者和同行的共識。
生死“室”速,
急診消融術“逆天改命”
“我們醫院有一位患者,頻繁發作室性心動過速,給予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均無明顯效果,即使多次心臟電復律仍然反復發作。李主任,您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這是室速電風暴。還有希望。把患者轉過來吧。”
2021年11月的一個周末,一個從外地醫院打來的電話打亂了李學勛的計劃,他頂著大雪來到醫院,準備為正在經歷另一種意義上的“暴風雪”的患者“逆天改命”。
“室速電風暴是一種惡性的心律失常。發作時,患者心臟快速異常收縮,射血減少,血壓驟降,嚴重時會休克、暈厥。救治不及時,很容易引發死亡。”李學勛介紹,鑒于該患者病情的特殊情況,實施急診射頻消融術幾乎成為挽救患者的唯一希望。
在當時,急診射頻消融術臨床應用較少,尤其是急診室速電風暴射頻消融術。但患者情況危急,來不及多想,在介入醫學科、病房醫護人員的協助下,患者被快速轉運到導管室后,李學勛就換好了手術服,將標測消融導管送入了患者的心臟內。不到5分鐘,完成室速的標測;放電3秒,室速終止。隨后,李學勛又給患者進行了詳細檢查,并逐一消融了潛在的室速病灶。
一周后,患者順利出院;且至今為止,再未復發。而這,也是山東省首例急診器質性室速消融手術。
“如果說心臟是一臺發動機,那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發現異常的線路,然后通過消融將線路徹底修復,為患者解除后顧之憂。”李學勛說道。此后,他又先后主持開展了十幾例類似手術,以及數百例急診射頻消融術,在“死神”手里搶回了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
“黑科技”賦能,
“掀開”射頻消融“天花板”
近年來,伴隨著射頻消融技術的發展,多數室性心動過速可通過射頻消融技術得以根治。然而,盡管射頻消融技術的治療效果顯著,臨床上依然沒有得到廣泛推廣。
“究其原因,就在于室速患者發作時病情危急,病灶位置也往往比較刁鉆,有時甚至位于心肌深處或者心外膜面。而導管經血管進入心臟后,接觸到的是都是心臟的心內膜面。”李學勛介紹,如果臨床醫生不具備將導管送到心外膜面的能力,是不敢輕易挑戰器質性室速的射頻消融的。
事實上,即便是掌握了干性心包穿刺技術,可以順利把導管送到心外膜面,由于手術操作難度大,且易損傷膈神經、冠狀動脈、膈肌血管、右心室,心外膜室速的射頻消融這一射頻消融的“天花板”技術,也讓很多臨床醫生望而卻步。
好的技術得不到有效推廣,不能讓更多患者受益,李學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此,他苦心鉆研,創造性提出了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并將其應用到心外膜室速的射頻消融術中。
2023年5月份,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為反復室性心動過速發作慕名前來就診。“當時,患者反復室速頻繁發作,而且持續時間長,經常需要電復律才能終止發作,苦不堪言。”李學勛介紹,綜合患者的基本情況后,李學勛為其開展了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指引下的心外膜室速的射頻消融,順利幫病人把室速徹底解決。
這是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首次被報道實時應用于心外膜室速的射頻消融術來避免冠脈損傷。
“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通過將冠脈等解剖結構的三維影像實時投射到透視影像上,在術中導管操作過程中可以實時清晰的顯示穿刺針、導管與冠狀動脈等解剖結構的關系,可顯著降低心包穿刺的風險,避免消融誤傷冠脈等,大大提高了手術效率和安全性。”李學勛說道。如今,他正積極致力于將這一技術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探索生理性起搏術,
從源頭解決心動過緩難題
心動過速能要人命,心率過緩同樣能把一個鮮活的生命拉進“鬼門關”。
前不久,一位74歲的老人因慢性心衰被家人攙扶著走進了李學勛的門診室。“當時,老人胸悶、憋喘,完全走不動路,嚴重的時候躺在床上都胸悶、憋氣。”李學勛介紹,心電圖顯示老人屬于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超聲報告顯示老人射血分數僅有17%。“這個數值相當危險,意味著老人隨時都有可能猝死。”
一般而言,這類患者的治療方式通常為CRTD(心臟再同步治療除顫器)植入術,花費約十幾萬元。但看著眼前體重僅有70多斤的老人,李學勛陷入了沉思。“CRTD體積較大,而老人相對瘦弱,術后更容易出現囊袋破潰等并發癥。而且老人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支撐不起CRTD的手術費用。”有鑒于此,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后,李學勛決定為老人實施生理性起搏術。
“傳統起搏器發出的指令直接作用到右室心肌上,通過心肌內的緩慢傳導控制心臟收縮,這種收縮常常會存在左右室以及左室內的不同步,導致部分患者心臟功能受損。”李學勛介紹,相比較而言,生理性起搏器體積小、費用低,而且直接作用于傳導束,可以達到正常心臟收縮同樣的效果。
“比如說,一個房間里有很多個燈泡,主要線路斷了之后,大部分燈泡就不亮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主要線路修好。生理性起搏術就是將起搏器導線連接到這條主要線路上。這樣一來,就從源頭上解決了問題。”李學勛說道。術后第3天,老人的射血分數就從17%提高到了23%;術后一個月,則到了30%以上。“來復查時,老人已經不用攙扶了,而且沒有任何不適癥狀。”
事實上,早在2021年,李學勛就開始開展此類手術。“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省立醫院是省內開展生理性起搏術最多的醫院。”
無論是急診射頻消融術的不斷精進,還是生理性起搏術的持續推廣,李學勛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盡最大努力,讓患者完全恢復正常”。
“對于大部分家庭而言,一人生病,尤其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生病,這個家庭就猶如陷入了一場災難當中。不僅經濟透支,甚至人財兩空。如果醫生能夠幫助患者徹底擺脫病痛,那就有可能會力挽狂瀾,既能挽救患者生命,減少患者痛苦,還有可能能避免整個家庭陷入危機。”李學勛說,填寫高考志愿書的時候,他就立志要為更多人徹底祛病除痛。如今,在不斷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時,他也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傳幫帶”,幫助更多醫生掌握高精尖技術,讓更多患者受益。
“但愿世間無病痛,寧可架上藥生塵。”李學勛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