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媒體報道·中國網】于光圣:做“有肝膽”人,行“護肝膽”醫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這是周恩來總理在南開大學讀書時作的一副自勉聯。
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器官移植肝膽外二科副主任醫師于光圣看來,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既要拿得穩“柳葉刀”,能為患者“雕肝琢膽”;更要做“有肝膽人”,甘為患者“披肝瀝膽”。
精耕“一大一小”,方寸之間游刃有余
“一大一小”兩臺手術,是器官移植肝膽外二科的兩個發展方向。其中,“大”指的是肝臟移植手術,“小”指的是腹腔鏡微創手術。
“‘小’并非手術小,而是切口小,對人體損傷小,患者的痛苦小、恢復快。”于光圣介紹,“小手術”反而“高難度”。完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需要切除膽囊、肝外膽管、胰頭、十二指腸以及部分胃和空腸,再行胰腸吻合、膽腸吻合、胃腸吻合重建消化道。看著就很復雜,操作起來更是危險重重。
“切除臟器多,而且十二指腸壺腹部被許多重要血管包圍,術中一旦傷及任何一條血管,都會引發難以控制的大出血;術后發生膽瘺、胰瘺等并發癥的風險也很大,稍有不慎,就會危及患者生命。”于光圣介紹。在不斷地學習和練習過程中,于光圣一步步攻克了手術的難點,熟練掌握了這一術式。
但傳統的開腹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需要在患者的腹部打開一道20多厘米長的切口,存在切口大、創傷大、患者恢復周期長等弊端。
2017年,伴隨著外科手術的微創化、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成熟,于光圣所在器官移植肝膽外二科團隊開始實施完全腹腔鏡下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傳統開腹手術的難度依然很大,腹腔鏡手術僅用5個1厘米左右小切口,替換原來20多厘米長的開放式刀口,更是難上加難。”于光圣介紹,正因如此,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也被稱為“肝膽外科最后的堡壘”“外科界的珠穆朗瑪峰”。
當年秋天,一位60多歲的患者因為膽管癌、梗阻性黃疸入院接受治療。當時,患者的情況很不樂觀,全身皮膚、鞏膜乃至尿液均呈深黃色,肝功能受到了嚴重損傷,需要盡快手術。
基于科室前期的成功經驗,在對患者進行了嚴格的術前評估及準備,并征得家屬同意后,于光圣決定為其實施完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盡管已經做好了術前所有準備,但真正進了手術室,于光圣內心里還是有些許緊張。
“雖說已經跟隨前輩師長開展過幾十例這種手術,畢竟這是我主刀的第一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說沒有壓力是假的。”于光圣坦言。好在團隊的支持和前期大量的練習給了于光圣底氣,歷經5個多小時,手術順利結束。“術后第二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動了。”于光圣笑道。術后,患者不到一周就康復出院;時年36歲的于光圣也因此成為當時全省最年輕的、能獨立掌握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醫生。
“于主任您放心吧,我現在身體很好,正在地里干農活呢。”前段時間,于光圣隨訪時,這位患者鏗鏘有力地介紹自己的身體情況。“我想,這就是醫生最大的成就感吧。”于光圣笑道。
在精耕“小手術”的同時,于光圣也堅持在“大手術”肝移植上歷練技術水平,能夠獨立開展肝移植手術,并先后參與了我國首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移植、山東省首例肝腎聯合移植、山東省最高齡肝移植、山東省首例跨血型肝臟移植、山東省首例活體肝臟移植、國內最低齡活體肝臟移植等,在活體肝移植、劈離式肝移植、肝腎聯合移植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恪守醫者仁心,
“責任心是醫生最重要的品質”
大醫精誠。精于技,誠于德。在技術之外,于光圣更看重醫者仁心。他說:“什么是醫者仁心?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責任心。”
“于主任是一個能讓患者和家屬放心的醫生。”器官移植肝膽外二科護理人員這樣評價道。多年來,于光圣一直秉承著老師“嚴于術前、精于術中、勤于術后”的教導,堅持做到術前嚴格評估、仔細準備、詳細溝通;術中精益求精,不放過每一個細節;術后勤觀察、勤處理、勤隨訪。
一般來說,肝膽外科患者病情復雜,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幾率也比較高。“完成手術不算成功,一直到患者順利出院,懸著的心才能放下來。”于光圣說道。
此前,一位5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因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接受了肝移植手術。手術過程很順利,但術后第3天凌晨1點多,患者出現憋喘、呼吸困難、發熱、尿少等癥狀。接到病房值班醫生電話后,于光圣忙不迭地趕到了醫院。
仔細分析病情后,于光圣判斷患者出現肺部感染合并ARDS、急性腎功能衰竭。他當機立斷立刻聯系麻醉科、ICU等相關科室會診,第一時間給予患者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治療;與此同時,緊急為患者聯系床旁血濾。等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已經過去了三個多小時,來不及休息,于光圣又開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作為肝膽外科醫生,半夜被叫到病房很常見。對于一些重癥患者,主管醫生甚至要24小時一直監護在病床前。”于光圣笑道。
病房里的患者“隨叫隨到”;出院后的患者,于光圣也會“隨時保持聯系”。“每個患者和家屬都有我的電話號碼。”于光圣介紹,自從加入肝膽外科,除了一些特殊情況不得不關機外,多年來,他的手機一直處于開機狀態。如今,每天他都會接到數十位患者的來電。
“有時候早晨還沒睡醒,電話就打進來了,說沒有情緒是不可能的,但是自己的患者,就要負一輩子的責任嘛,還是要耐心地給他們答疑解惑。”于光圣笑道。
時光匆匆,填寫高考志愿書的那個夜晚似乎還在眼前,于光圣的職業生涯已悄然走過了19年。19年來,于光圣在不斷攀越高峰的過程中變得愈發謹慎,他說:“手術刀下,性命攸關。只有小心、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