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動態
【名科推薦】帶您了解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神經內科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始建于1897年,是集醫療、科研、教育、預防保健和指導基層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為廣大群眾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為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貫徹落實全省衛生健康系統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百日攻堅行動暨“四送四進四提升”健康促進行動要求,醫院現開設“名科推薦”欄目,讓社會大眾更深入、更精準地認識醫院優秀科室,讓患者及家屬享受到優質、高效、快捷的診療服務,進一步優化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天,我們向您介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神經內科。
科室簡介
神經內科
省立醫院神經內科始終秉承“質量建科、人才立科、科教興科”的宗旨,經過幾代人的傳承與努力,學科規模逐漸壯大,在臨床、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學術梯隊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一支實力雄厚、名醫薈萃、在國內具有較強學術影響力的團隊,2022年獲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目前,科室是內分泌糖脂代謝與腦老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單位、泰山學者設置崗位、神經病學博碩士授予點、博士后培養基地、國家疑難重癥提升工程(心腦血管病方向)、國家住院醫師規培神經內科骨干師培訓基地、國家神經內科進修與培訓基地、國家神經介入進修與培訓基地、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國家核心高級認知障礙診療中心、山東省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實驗室,中華全國總工會 “工人先鋒號”單位,服務能力與學科水平居于全省領先地位。
基本情況:
科室按照醫院的學科發展部署,把握學科的發展要素,合理布局學科發展方向,制定了以“提升終極化診療水平”“打造學科人才梯隊”和“增加學術影響力”的學科發展戰略。在國內較早地成立了腦血管病、認知障礙與神經變性病、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神經感染免疫與肌肉疾病、癲癇與發作性疾病、神經重癥、神經康復等7個特色鮮明、規范運行、在國內有較強影響力的亞專業團隊。同時,科室建設立足于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以掌握核心新技術為突破口,掌握了眾多神經系統疑難、危重疾病診治的新技術,具有較強的臨床終極診療能力。目前,科室開展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多模干預”、“IVUS輔助下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免疫靶向治療重癥自身免疫性腦炎技術”、“腦深部電刺激治療難治性癲癇技術”、“肌電引導下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療肌張力障礙技術”、“計算機認知評定與訓練高級認知康復技術”等多項臨床新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神經內科以加強科研能力為支點,聚焦我國神經內科領域重大疾病防治問題,開展了一系列臨床與基礎緊密結合的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具備了較強的科研綜合實力和創新轉化能力。目前,科室“癡呆與認知障礙防治課題組”致力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防治,開展了“MIND-CHINA”隊列研究,已經成為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防治研究(“World Wide FINGERS”)的五大分中心。近年來,科室承擔國家重大科研專項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1項,以第一負責人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33項,科研論著被SCI雜志收錄33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Alzheimer’s &Dementia、eBioMedicine、JAMA neurology、Lancet Public Health等國際頂尖著名雜志。
專科特色:
1.腦血管病亞專科
1)腦血管病介入診療病區
腦血管病介入診療病區是科室的特色病區之一,主要從事腦血管狹窄的血管內介入診斷與治療工作,包括急性腦梗死的動脈溶栓、取栓,頸動脈、鎖骨下動脈、椎動脈、大腦中動脈、基底動脈等血管狹窄的支架治療,以及顱內動脈瘤的栓塞治療。高分辨率MRI、灌注成像、血管內超聲(IUVS)、光相干成像技術(OCT )等技術的開展為腦血管病診療尤其是介入診療提供了技術支撐。該病區開展了從綠色通道的開通到腦梗死溶栓的規范流程治療,從病區重癥患者的監控管理到早期康復師的介入,從心理問題的及時發現并進行良好干預,到開展系統的二級預防患者教育,每個環節都領先設計、規范進行。
病區遵循國內外介入治療指南,嚴格把握適應癥,注重操作規范,近年來平均手術量逾1000臺/年,其中介入治療約400臺/年,在省內名列前茅,診療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精準評估擁有良好臨床應用前景。運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血管內成像技術,包括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OCT)、血管內超聲(IVUS)等影像學技術精準評估斑塊的形態、分布及組成,從而提高血管內治療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2)腦血管病急救與監護病區
該病區主要致力于急性腦血管病的綠色通道建設、早期溶栓和重癥卒中的救治。病區與介入病區、急診科、影像科等相關科室形成了規范的急性腦血管病急救再通治療綠色通道。基于“微信平臺”的24小時無障礙溝通,為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救治搭建了特色平臺,通暢的靜脈溶栓渠道也為適合接受急性介入治療的病人帶來了福音。目前該項治療水平居省內領先水平。
病區擁有完善的N-ICU單元、經顱多普勒超聲、頸動脈超聲、長程心電圖等設備,開展了長程心電圖檢測、血管超聲檢查、TCD發泡實驗、微栓子檢測等檢查。與腦血管病介入病區及影像科聯合,實施了腦梗塞病因篩查及精準分型診療工作。病區擁有經顱磁刺激儀,開展了腦梗死的經顱磁刺激治療工作。病區和康復科的默契合作為卒中單元模式的規范運作提供了保障;與重癥醫學科的良好溝通為重癥腦血管病的及時處理提供了保障。依托國家衛健委卒中篩查基地,積極開展了卒中危險因素的篩查與干預工作。初步建立了從卒中一級預防、超早期及急性期診療到二級預防及隨訪的卒中全流程的系統診療體系。
3)疑難罕見腦血管病區
該病區主要致力于疑難復雜腦血管疾病和少見、罕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借助臨床檢驗診斷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病理學等多種手段,并聯合神經外科、脊柱外科、疼痛科、影像科和病理科共同打造疑難疾病的多學科診療平臺。該病區的腦血管疾病的診療重點關注青年卒中的病因檢查和遺傳性疾病的診療。開展神經系統單基因遺傳病、罕見病分子診斷工作,收集和深度挖掘遺傳相關性腦血管病、神經系統單基因遺傳病、罕見病和復雜疾病病例樣本的大數據,評估特殊人群神經系統疾病發生風險、病因診斷、指導靶向用藥,提升腦血管病及神經系統疾病診斷、預防和治療水平。該病區發揮臨床優勢,邀請國內著名神經病學專家,定期組織顱內復雜病變疾病的臨床病例(病理)討論。先后在國內外報道和發現了大腦淋巴瘤病、淋巴瘤樣肉芽腫、腦曲霉菌病、IgG4相關性肥厚型硬腦膜炎、中樞神經系統Whipple病、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等中樞神經系統少見、罕見性疾病。
2.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亞專科
具有雄厚的工作基礎,專家組成員多年來從事運動障礙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研究,在運動障礙疾病的早期診斷和規范化治療,尤其是在疾病不同時期的藥物治療方案和手術治療方案、神經調控以及帕金森病康復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針對起病隱襲,缺乏早期診斷的特異性標志物,建立實行多模診斷平臺。病區積累患者臨床資料,匯總相關電生理、認知、生化、影像與遺傳學資料,通過臨床大數據找到可靠的早期診斷標志物或風險標記物,對相關變性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增加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結合帕金森病病區疾病譜,開展了影像特異性診斷,如顱腦PET-CT、 多導睡眠監測、 眼震電圖、 經顱磁刺激治療、 肛門括約肌檢查、 膀胱殘余尿檢查、 基因檢測、 帕金森病/綜合z癥吞咽與平衡康復治療等。
3.認知障礙與神經變性病亞專科
致力于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變性病癡呆的早期診斷、鑒別診斷、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記憶門診和認知訓練門診一體化建設,神經心理測評的操作及電子化,規范化臨床隊列建設。包括阿爾茨海默病等癡呆患者的隨訪、資料收集及分析,抗癡呆藥物及認知訓練等非藥物治療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癡呆多模干預的人群隊列研究等。建立了高水平的AD臨床診療平臺,被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C)授予“2014年全國優秀記憶專科門診”及2017年全國十大“記憶門診培訓基地”。基于社區老年人群隊列開展的AD危險因素及高危人群篩查和早期多模干預研究,已成為全球同步進行的AD多模干預研究聯盟五大分中心之一。承擔多項針對認知障礙和神經變性病防治的課題項目包括:①國家“十三五”重大研發計劃:阿爾茨海默病癡呆前階段干預新方法的研究;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研究理事會合作研究項目,NSFC-VR),生活方式因素、腦組織病理改變和認知儲備在認知功能下降和癡呆癥發病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研究;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有氧運動促進外泌體釋放對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的保護作用及機制;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通過直接轉分化技術高效地獲得多巴胺能神經元并將其應用于帕金森病的細胞替代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及干預的研究獲得2017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牽頭執筆編寫了我國首部“阿爾茨海默病一級預防指南”。此外,該病區依托陽谷MIND-CHINA社區隊列,目前運用Simoa技術已完成部分血液早期診斷標記物的篩選,發現了多個嗅覺標記物結果(發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進行了近3年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多模干預研究,初步隨訪結果發現對老年認知有較好的保護作用。
4.神經免疫感染病與神經肌肉病亞專科
作為國家首批神經感染專科中心試點單位、國家腦炎協作組首批腦炎診療中心和國家腦炎一體化建設單位,是“山東省神經感染性疾病專科聯盟”牽頭單位。團隊擁有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4名。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5名。參與科技部重大研發計劃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級課題6項。發表SCI論文22篇,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山東省醫學科技獎3項。該亞專業以神經肌肉病和神經及搶救治療神經系統急危重癥患者為特色,設有“腦炎專病門診”,病房設有腦炎診療單元、規范的腦炎診療路徑平臺和隨訪體系。附設神經肌肉病病理診斷室、神經免疫檢測平臺、腦脊液細胞學室、免疫吸附治療室和免疫靶向治療平臺,依托神經系統疑難病多學科診療平臺(Multi-disciplinary Disciplinary Team,MDT),具有較強的臨床終極化診療能力。運用個體化分層治療、規范的激素治療、新型免疫抑制劑治療、免疫吸附治療和生物靶向治療等多種先進技術,大大降低了重癥腦炎的死亡率、再發率及致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托重癥病人綠色通道和NlCU聯動體系,在救治重癥腦炎、難治性自身免疫性腦炎等復雜、危重癥方面具有較豐富經驗。參與制訂《中國重癥肌無力診療指南及專家共識》《中國結核性腦膜炎診療專家共識》《中國隱球菌腦膜炎診療專家共識》等。開展了腦炎多中心隊列研究,組建了腦炎生物學標本庫。在腦炎的機制、生物學標記物和免疫靶向治療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在基礎研究方面,開展了利用基因工程細胞移植技術、RNA沉默技術并結合外泌體促進神經髓鞘再生的研創。2019年牽頭成立了有45家分中心的山東省神經感染性疾病專科聯盟,2015年發起山東省神經感染免疫疾病高峰論壇。
5.癲癇與發作性疾病亞專科
癲癇與發作性疾病亞專科的臨床工作重點為發作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癲癇和癲癇持續狀態的規范化診治,以及難治性癲癇的術前評估工作。癲癇病區設有256導視頻腦電圖儀,可進行長時程視頻腦電監測、顱內電極腦電圖監測、睡眠監測等。癲癇病區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鍛煉了一支經驗豐富的醫師團隊和電生理團隊,近3年,團隊成員多次到國內大型癲癇中心學習,2人已通過CAAE腦電圖中級考試。團隊成員熟練掌握了術前評估所需要的視頻腦電圖、顱內電極腦電圖的判讀、影像融合及后處理等基本技術,以對病情進行全面評估,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與神經外科、影像科密切合作,成功開展了癲癇術前評估MDT,且不斷改進評估條件,在腦電生理評估、高清結構影像評估、基于體素的形態學測量(VBM)以及多模影像融合等影像后處理工作、神經調控方面均已進行多項開拓性工作,在業內獲得同行的廣泛認可。近4年癲癇術前定位評估量穩步提高,經過前期的探索和改進,目前局灶性癲癇的SEEG精準定位、床旁皮層電刺激對個體化功能區的定位、姑息性治療如迷走神經刺激、丘腦前核電刺激等工作均已順利開展,為難治性癲癇患者提供更為多元化的治療手段,建設癲癇終極診療平臺。在難治性癲癇的精準定位方面優勢明顯,通過皮層-皮層誘發電位腦網絡計算、基于顱內電極致癇指數AI運算、EEG-fMR同步記錄技術等立體腦電圖技術,開展對難治性癲癇患者腦網絡分析及量化研究,提高難治性癲癇的精準定位,提高手術的準確性和成功率。
6.神經重癥亞專科
以搶救治療神經系統急危重癥患者為特色,整合神經內外科、神經介入、神經影像、急診、病理科等專業力量,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地快速有效治療。該病區主要收治重癥腦血管病、癲癇持續狀態、重癥肌無力危象、重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危重病人。該病區作為中國神經疾病營養支持操作規范培訓基地、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營養通路協作組成員單位、山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抗凝聯盟主席單位、山東省卒中學會神經重癥學會副主任委員單位,開展相應的臨床及科研工作,包括內科標準治療聯合外科大骨瓣切除減壓治療大面積腦梗死,營養代謝支持治療重癥神經疾病等。擁有多臺大型呼吸機、多功能中央監護系統、電除顫儀、注射泵、排痰機、空氣壓力波治療儀、電子降溫毯、經顱多普勒等先進儀器設備,可進行多項有創及無創生命監測。開展的臨床工作包括血管內或體表低溫治療重癥腦損傷,腦出血的微創治療及綜合管理、機械通氣治療中樞性呼吸泵衰竭。科室建有神經功能評價室,可對腦血流動力學、神經電生理、顱內壓、腦灌注壓、腦可塑性及全身多系統功能進行全面評估。
7.神經康復亞專科
神經康復病區是全省首個以認知、語言吞咽障礙康復為主的神經內科亞病區,以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腦卒中為重點,開放床位46張,現有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4名、康復師2名、專職護士2名。病區開展認知、言語和吞咽障礙的早期康復,采用量表評定準確掌握病情,量化康復效果,精準治療。病區目前已使用了全面、多領域的認知篩查量表、西部失語篩查量表等。計算機認知康復治療系統為患者提供了多種訓練形式和訓練內容,對訓練全程跟蹤、全程記錄,對復雜的訓練進行量化管理與分析,是言語認知治療不可多得的訓練助手。認知康復是一項長期的治療過程,團隊制定了完善的病人登記制度和嚴格的隨訪制度及實施細則,包括門診隨訪、電話隨訪和登門指導等,并初見成效。在省內率先開展語言障礙病房-居家多模康復技術、認知障礙醫護康一體化診療模式,同時開展鏡像神經元技術、經顱直流電刺激技術、經顱磁刺激技術(TMS)、虛擬現實技術(VR)、遠程視頻指導對認知障礙的康復。
多年來,在科室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科室診療能力和服務輻射能力日益增強,多數疑難危重病患者來自周邊省份和我省各地市醫院的轉診,且比例日漸提高。科室將繼續以深耕亞專業建設和提升臨床技術為突破口,打造多種醫療服務模式并頭齊進、具有強大終極診療能力的一流臨床服務平臺;以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帶動臨床能力的提升,打造國內有重要學術影響力和強大輻射能力的臨床團隊;加強臨床科研平臺建設,重視聯合攻關,提升臨床科研實力和學科影響度,打造綜合實力強大的研究型團隊;聚集學科人才梯隊建設,重視中青年后備人才的培養和孵育,打造綜合實力雄厚、可持續性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創新團隊。
預約掛號:
學科帶頭人簡介
杜怡峰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主任,附屬省立醫院神經內科科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兼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兼癡呆與認知障礙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全國委員兼癡呆與認知障礙學組副組長,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血管性認知障礙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ADC)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內科學分會第八、九屆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副總編等職務。
牽頭成立山東省醫學會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多學科委員會,負責組建了省立醫院神經系統疑難病MDT門診,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神經系統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治,尤其是神經變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運動神經元病等)、神經遺傳病及睡眠障礙等的診斷和治療。
長期致力于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診療和早期防治研究工作,建立了具有國際影響的 “山東陽谷老化與癡呆研究隊列”,牽頭開展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多模干預研究(MIND-China)已成為“國際老年癡呆防治聯盟(World Wide FINGERS Network)”的五大創始項目,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牽頭執筆制定了我國首部《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一級預防指南》。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癡呆危險因素與藥物干預方法研究)1項、山東省科技廳重大專項2項,及省部級課題10余項,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lzheimers & Dementia,JAMA Neurology,Lancet Public Health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門診時間:
中心院區 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東院區 周一上午
相關科室
山東省立醫院病理科始建于1957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積淀和不斷的發展,已成為集病理診斷、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病理診斷機構。科室儀器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開展常規石蠟切片、快速冷凍切片、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FISH、分子病理檢測等病理技術項目,年外檢病例達40000余例,年會診量4000多例,病理技術和病理診斷水平在省內名列前茅。科室人員結構合理,力量雄厚,現有工作人員48名,其中主任醫師5人,副主任醫師5人,主治醫師8人,副主任技師1人,其中博士13人,碩士4人。我科是衛生部認證的腫瘤病理省級…
相關專家
更多
相關文章
更多
相關視頻
-
播放
山東公共頻道:齊魯最美人物發布廳——齊魯最美醫生 瀏覽量:1911
-
播放
《名醫話健康》 杜怡峰:阿爾茨海默病 您了解嗎 瀏覽量:644
-
播放
杜怡峰談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防治 瀏覽量: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