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生活日報》急診蹲點日記:牙疼難忍
原是心梗發作
俗話說,時間就是生命,在山東省立醫院急救中心大夫任金林眼里,時間就是心肌。在急救中心接診的眾多危急重癥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可謂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當心臟的通道被堵塞,每延遲一分鐘,就會有一片心肌壞死,永遠不能恢復;而如果能早一分鐘打通這條通道,就能多挽救一部分心肌,患者以后的生命就多一分保障。
17日上午,在省立醫院急救中心重癥監護室,56歲的市民高永玉正在翹首等待出院。他是重癥監護室里為數不多能夠和記者說話的患者之一。在這里躺著的,都是危急重癥患者,絕大多數人身邊都有醫護人員守護,以便隨時觀察病情的變化。
56歲男子因牙疼發現心梗
對于高永玉來說,這一病,像是一場重生。大約半個月前,高永玉老是感覺身子不舒服,有時候胸悶悶的,氣短,出氣多,吸氣少,但也沒什么特別的癥狀。一開始,高永玉以為自己是年紀大了,就沒有太在意。直到12日那天,他的牙齒和肩膀出現持續性疼痛。因為之前了解過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癥狀,他一下子就警惕起來,隨即忍著疼痛駕車來到省立醫院。
“到醫院前還能忍住,到醫院后就疼得受不了了。”高永玉回憶說。不過,讓醫護人員都有些詫異的是,高永玉本人和家屬非常果斷地提出了心臟介入手術的建議。
因為病情危重,醫院為高永玉開通了急救綠色通道。從右手臂插入導管,到達心臟冠狀動脈后通過藥物形成造影,高永玉通過電子屏幕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情況。經過檢查,高永玉心臟的右冠狀動脈梗死。由于術前溝通的順利,支架被置入高永玉的心臟。
多虧患者具備這方面知識
“這次的手術很順利,恢復得也很好,與他對心梗知識的了解也有很大關系。”省立醫院急救中心大夫任金林說,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表現呈突發性,并伴有劇烈而持久的胸痛,可發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癥,也是臨床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任金林說,雖然胸痛是最典型的癥狀之一,但心臟疼痛的神經折射反應,卻可以表現在從牙齒到肚臍之間的任何一個部位。
“牙疼不一定都是牙齒有病,也可能是心肌梗塞。”任金林說,當心肌缺血、缺氧時,就會刺激神經產生痛覺,因為血液流通不暢,很多時候來自心臟的神經痛會同其他部位的神經痛聚在一起,然后再傳送給大腦,大腦就可能把心臟的疼痛誤認為是別的地方疼痛。除了牙疼外,很多時候還會出現胃疼、后背疼痛等。曾有一位有胃病史的患者來就醫,大夫要給老爺子做心電圖,但家屬卻執意要求做胃部檢查,結果話音未落老爺子就倒在了診室。因此,如果身體某個部位出現沒有原因的持續性疼痛,一定注意不要“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錯過發現心梗的最佳時機。
發病90分鐘內是黃金時間
任金林說,在心梗急救的過程中,關鍵時間是發病后6小時內,而頭90分鐘則是“救命”的黃金時間。由于對心梗發作前的征兆和急性發作的癥狀認識還不足,很多人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院外死亡。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能及早發現先兆并得到及時處理,就能夠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任金林說,高永玉順利獲救,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手術前的果斷。他曾親眼目睹心梗患者被送到醫院后,明明有介入手術的指征,卻因為家屬遲遲不肯下決心而錯過這“黃金90分鐘”,最終病發搶救無效身亡。
最年輕的心梗患者才18歲
過去,心梗被認為是老年病,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因為心梗來到醫院。“25歲左右的心梗患者很常見,這種病朝著年輕化的趨勢發展。”任金林說。
據了解,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紊亂、吸煙、肥胖(特別是腹型肥胖)、少運動、精神緊張、年老(男性55歲以上,女性65歲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等,但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心梗的高危因素。
幾年前,任金林他們曾搶救過一名18歲的心梗男孩。任金林清楚地記著,發病時,這名小伙還在網吧打著游戲。“抽煙、喝酒、熬夜,再加上飲食不規律,就很容易導致心梗的發生。”任金林說,防范心梗,也得從日常生活的改變做起,健康生活,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
上一篇: 《生活日報》狙擊宮頸癌 守護萬千女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