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傳承
“感悟省醫,挖掘歷史”記朱菊人
人淡如菊品自高
——訪談我院消化科老專家朱菊人教授
篇首語:作為我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消化內科創始人之一的老專家,雖已是耄耋之年,但依舊在臨床上默默地工作著,在自己熱愛的醫學領域辛勤耕耘著,他就是朱菊人教授。他性情恬淡,不多言辭,幾乎將一生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救死扶傷、教書育人。他的品行正如他的名字,用“人淡如菊”來形容再合適不過。本期,讓我們走進朱菊人教授,跟老教授聊聊他的故事。
初見朱菊人教授,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在消化內科病房里,我們見到了滿頭銀發卻依舊神采奕奕的朱菊人教授。朱教授待人親切、和藹,雖言語不多,我們仍被他多年從醫的故事吸引。
少年立志從醫道
朱菊人教授原籍上海。高中畢業的時候,幾個同學一起商量著大學報考什么專業。其中一個同學的舅舅畢業于當時的齊魯大學醫學院,同學的舅舅說:“醫生的工作就很好,可以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年輕的朱菊人深受觸動。他毅然放棄了上海本地的學校,報考了齊魯大學醫學院,千里迢迢從上海來到山東,投入到他為之奮斗一生的醫學事業當中。
朱菊人教授1956年畢業后進入山東省立醫院參加工作。50年來,他始終踐行著“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的座右銘,兢兢業業,勤奮鉆研,救治了成千上萬的患者,成為省內著名的消化科專家。現代醫學分科越來越細,術業專攻,各有所長。而朱菊人教授卻不拘一格,涉獵廣泛,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各類胃腸道疾病、肝膽疾病及胰腺疾病都擅長治療,很多外地的患者慕名而來。
如今朱菊人教授雖已年過八旬,仍舊堅持每周看兩天的全天門診:一天看消化科,一天看肝病科,而且每天下午堅持到病房查房。肝病病人往往身體上要忍受病痛的折磨,精神和心理上也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朱菊人教授一邊施以治療,一邊在言語上鼓勵病人勇敢地戰勝病魔,曾經有患者感激地說:“一路走來,是朱教授使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朱教授的言語開導,感謝朱教授。”多年來,患者對朱菊人教授的一致評價是: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認真負責,和藹可親。
好學謙遜不居功
朱菊人教授為人謙和,性格安靜,不多言多語,看完門診,查完房,一有空閑,就默默地坐在辦公室里安靜地研讀醫學論著。直至如今,幾乎沒有一天不讀書、不學習。
50年的行醫生涯,歷經坎坷,辛苦自知,朱菊人教授參與并見證了醫院消化科從無到有的整個發展過程。1956年他初到省立醫院時,醫院還沒有專業的消化科。1957年,他與馮宏教授共同把醫院消化科創建起來;1973年,又建立起省內最早的纖維內鏡室,率先開展了纖維胃鏡及纖維結腸鏡檢查術。1980年他與同事共同開展了經股動脈切開插管行腹腔動脈、肝動脈造影術診斷原發性肝癌。次年又進行了經股動脈穿刺選擇性腹腔動脈、腸系膜上動脈造影術。1990年他擔任科主任后,先后建立了消化科腹腔彩色多普勒室和消化科實驗室,促進了專業診療和科研的發展。1997年又建立起了肝病科。如今我院的消化科集臨床、科研為一體,為泰山學者崗位和省級重點專科,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績,走在了全國消化學科的前列。談起醫院消化科的創建過程,當聽到我們稱他為我院消化內科的創始人時,朱菊人教授連連擺手,謙和地說,“創始人可不敢當,消化科創建的時候有4個人,馮宏教授才是真正的創始人,那是我的老師。還有付麗娜、羅偉軍,還有已經離開醫院的王偉,他們都是我的同事,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工作。”
求真究底不唯書 <
上一篇: 愛,是一種境界——記山東省立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教授韓秀珍
下一篇: “感悟省醫,挖掘歷史”記張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