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傳承
愛,是一種境界——記山東省立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教授韓秀珍
韓秀珍,女,1943年出生,1966年畢業于山東醫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名譽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手足口病救治專家組成員,山東省手足口病救治組首席專家。先后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全國百名優秀醫生,衛生部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山東省衛生系統行業作風建設標兵,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十佳女醫師,山東省衛生系統“兩好一滿意”活動標兵,榮立二等功,享受國務院津貼。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七、八、九屆黨代會代表。
“一個人,愛自己是本能,愛別人是一種境界,醫生就要有這樣的境界。”韓秀珍這樣說。她是山東省著名的兒科專家,是山東省手足口病救治組首席專家,全國手足口病救治組專家成員,在兒科醫學領域特別是小兒心血管疾病診療研究上頗有建樹,在小兒心肌炎、心肌病臨床防治和病因研究領域的先進成果為國內同行所矚目。她在兒童醫學的道路上兢兢業業近五十年,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贏得了省內外廣大病兒家長的贊譽和信賴。
老師是我最尊敬的人
采訪剛開始,韓秀珍便說起了自己的老師。她隨手打開辦公桌的抽屜,拿出了一本《醫患論語》,小心翼翼的翻到了折疊的一頁——那是記載有他的恩師楊亞超教授事跡的一頁。她指著上面讀到:“他一生堅持‘三不’:不當家長、不吃老本、不當學閥……”“老師就是這樣的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醫學大家,他對業務精益求精,對病兒體貼入微,他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她飽含深情地說。
50年前,韓秀珍立志學醫,考取了山東醫學院。畢業后,她成為一名兒科醫生。1978年,韓秀珍又考取了楊亞超教授的碩士研究生,后來又跟著馬沛然教授讀書。
在韓秀珍的印象里,兩位恩師是她從醫道路上的領路人。她說,“作為學生我是很榮幸的,學習和工作都能與自己的老師在一起,有問題隨時可以向老師求教,這讓我在工作中很有底氣。老師是我最尊敬的人,一直在托著我,助我前進,幫我成長。”
有了恩師的提攜和幫教,加上自己的不懈實踐和學習,韓秀珍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不斷提升,終于成為和恩師一樣成績斐然的優秀大夫。她深深體會到,兒科醫生的天職就是挽救病兒的生命,就是無私的奉獻。“選擇醫生,就是選擇奉獻。”她自豪地說。
患兒就是我的親人
韓秀珍的博士生劉廷亮講述了韓秀珍的一件往事。一個患擴張性心肌病的孩子,出現了心力衰竭等危險癥狀,劉廷亮趕緊給韓秀珍打了電話。不一會兒,她就來了,手背上還粘著一塊膠布。原來是韓秀珍自己病了,正在打吊瓶,接了電話,匆匆忙忙拔了針便趕到病房看孩子。而在此之前,韓秀珍已經因為門診上叫她而拔過一次針了。那天,她的一個吊瓶打了三次。劉廷亮很心疼:“早知道這樣就不叫老師叫別人了。”韓秀珍卻覺得,無論什么時候患兒需要她,她都要第一時間趕過去。在她心里,年輕的時候,患兒就像自己的孩子,年紀大了,患兒就像自己的孫子孫女,比自己還重要。
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韓秀珍認真將病房巡視了一圈,見病兒的病情都比較平穩,就給值班醫師和護士拜年,準備回家吃年夜飯。剛出病房門,就看到一對夫妻滿臉焦急地抱著一個孩子直奔病房門口,她顧不上回家,急忙上前詢問,緊跟著護送他們進入病房。
3歲女孩,高熱五天,憋喘半天,孩子極度煩躁不安,極度呼吸困難,面色灰暗,四肢冰涼,瀕于死亡。韓秀珍立即和值班醫師王莉一起聯系病床,邊拍片邊做心臟超聲檢查,結果為急性化膿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心包內現大量積液。韓秀珍立即進行搶救,在超聲引導下,對患兒進行了心包穿刺,從心包內抽出300毫升膿液,并放置了心包內引流管。經過一番緊張忙碌的救治,終于把患兒從瀕死的邊緣搶救過來。患兒呼吸逐漸平穩,面色漸轉紅潤,病情趨向穩定。患兒的父親感激涕零,掏出錢來,一定要讓醫生護士門補個年夜飯,隨即被韓秀珍他們婉言謝絕了。
離開病房的時候,到處是鞭炮雷鳴,新
下一篇: “感悟省醫,挖掘歷史”記朱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