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抗擊SARS戰役給我們留下寶貴財富
抗擊SARS戰役給我們留下寶貴財富
2003年4月30日,北京地壇醫院。一位SARS患者經搶救無效不幸死亡,一名醫生久久地站在他的遺體旁。
9月22日,中國醫院協會第23屆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學術年會暨我國醫院感染管理30周年總結會”在北京舉行。“聆聽全國知名專家教授的講授和經驗分享,讓我這個感控新人受益匪淺。”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劉盛楠說,此次會議給她最深的感觸就是院感管理30年歷程的總結回顧與展望,“就像專家提到的‘未來已來’,需要我們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奮發努力,迎難而上,努力把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做得更好,保證醫療質量安全。”
2016年是我國院感管理“回首、傳承、展望”的關鍵一年。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控處處長李六億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30年來,院感管理人員在醫院感染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別是2003年抗擊SARS,院感管理工作者為疫情的控制和醫院人群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防控SARS是一場戰役
在采訪中,所有被采訪者都不約而同地把2003年抗擊SARS作為中國院感管理工作的一個轉折性事件。
2003年初,SARS暴發,全國共有4698人被感染,其中,醫務人員達917例。北京的一家三甲醫院發生了醫務人員因感染SARS死亡的病例,多名醫務人員及去醫院就醫的其他病患者、家屬被感染,整個醫院被隔離。
“SARS早期,我們根本不知道傳染源、傳播途徑、病原體是什么,哪些是易感人群等,工作特別難。在SARS暴發的時候,平時院感管理做得好的醫院最大程度地保護了醫務人員和來醫院就醫者的平安,而有些醫院則成為重災區。” 李六億說。
“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確實是在經歷著一場戰斗!”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感染管理處副處長張京利回憶起SARS時期的日日夜夜,感慨萬千。根據廣東“非典疫情”和北京已出現SARS疑似病例的情況,2003年3月25日,宣武醫院成立了“非典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應對非典型肺炎工作預案》;3月28日,接診了第一例SARS疑似患者;4月7日,召開院長辦公會擴大會議,組建宣武醫院防治SARS指揮中心,決定啟用剛剛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綜合樓,按照呼吸道隔離門診和隔離病房的要求進行改造,并將陸續接診到的數例SARS疑似患者,收入新改造的呼吸道隔離病房進行救治,“此舉對保證全院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京利說,“4月27日是個星期日,我在家休息,接到緊急電話通知馬上到醫院開會。當天市政府領導來,現場宣布宣武醫院整建制改成SARS定點收治醫院。”
呼吸道傳染病隔離病房與普通病房的建筑布局有著極大的差別。患者應該走什么樣的通道,醫務人員走什么樣的通道,怎么進來,如何穿脫防護服,都有嚴格的規定。“醫務人員從污染區出來在哪個區脫外層防護服,在哪個區脫中間這層,在哪個區脫最里面那層,在哪兒淋浴,然后穿上干凈的衣服安全撤出,都必須規劃好路徑。” 張京利說,“4月27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鄧小紅教授帶著我實地仔細勘察了我院內、外科病房樓的建筑布局,然后她口授,我記錄整理并畫出平面模式圖,當天晚上就完成了我院的建筑改造方案,基建處連夜組織施工,至5月6日全部改造完畢,各類物資籌措準備到位。5月6日上午,我們請神經內科的一位護士當模特,請宣教中心的老師緊急拍攝了《SARS病區內四區劃分及全套防疫服穿脫順序》視頻。上午視頻錄制完成,下午就對第一批將進入隔離區的醫務人員進行緊急培訓,晚上接收患者。真像打仗一樣爭分奪秒。”
經過60天的奮戰,宣武醫院集中收治了220名SARS患者,其中危重患者占到了6成。分三批進入SARS隔離病房的1200多名醫、護、技、勤人員無一人感染SARS,實現了“提高收治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很欣慰的。6月27日,最后三名患者痊愈出院,我們終于松了一口氣!”張京利說,“我覺得要想做好感控工作,院領導的重視非常重要,是先決條件。應該說,經過了抗擊SARS的歷練之后,我們將不會在迎戰任何傳染病時亂了陣腳,包括迎戰高病死率的傳染病埃博拉出血熱。”
SARS對院感管理工作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SARS對院感管理工作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李六億告訴記者,在他們今年開展的回顧性調查中發現,很多地方的醫院在SARS之后才成立了感控科室。“院感管理工作從組織機構建設,到人員配備,都在SARS之后有了一個特別大的飛躍。SARS讓大家看到了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院感管理專職人員的重要性。”李六億說。
在從SARS中吸取了經驗和教訓后,院感管理工作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政策制定、組織建設、人員配備等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SARS之后,我國在醫院感染防控領域,提升到了規范化、法制化的新高度。” 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SARS后,相關部門對醫院感染防控工作進行了梳理。“我記得在一次專家研討會上,專家們在2000年《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分成兩個方面:一是加強組織建設以及加強監督管理,把它上升為部門規章;另外,相應的技術性內容,逐步以國家規范標準的形式,陸續發布,技術性規范涵蓋了重點部門、重點環節以及重點部位的醫院感染防控。在2004年,我們開始著手制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
從2003年到2004年,一系列規章規范密集出臺:2003年5月9日,國務院第7次常務會議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76號文件);10月,發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80號)及其配套文件,此后,原衛生部又印發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的通知;2004年4月,原衛生部印發《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的通知和《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的通知;5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試行)》;8月,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當月,原衛生部印發關于施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通知;9月,原衛生部印發《關于加強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工作》的通知;11月,發布《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24號文件);12月,原衛生部啟動醫院感染管理專項督導,對11省市醫院感染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李六億告訴記者,2006年,國家標準委員會醫院感染控制標準委員會成立,制定了一系列與醫院感染有關的標準。“這些對推進我們國家院感管理工作特別重要”。
重大傳染病疫情的防控院感管理工作者始終沖在一線
在重大傳染病疫情的防控上,從SARS、H5N1流感、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疫情、登革熱疫情的防控,到國際上的NDM-1超級細菌疫情、中東MERS疫情和非洲埃博拉疫情防控,院感管理工作者始終沖在第一線。
2014年,在援非抗擊埃博拉的戰役中,我國醫療隊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并且取得了零感染的驕人成績,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肯定,得到國際社會和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的廣泛認可和贊揚,為我國贏得了榮譽。
“當時,美國的醫療隊中有醫生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被接回國治療,并在美國本土發生了續發病例。而我國的醫療隊員,按照我們在國內編制的《埃博拉出血熱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實用手冊(援非醫療隊)》中的防控流程、防控制度和要求,安全返回,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給予我們高度肯定。我們非常自豪。”李六億說。
李六億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在援非醫療隊出發前,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組織相關專家,在國家《埃博拉出血熱醫院感染防控指南》的基礎上,加班加點編制包含流程圖示、操作性極強的《埃博拉出血熱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實用手冊(援非醫療隊)》,編完以后,連夜送人民衛生出版社印刷,第二天早晨送達援非醫療隊。“援非醫療隊走了以后,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密切關注援非醫療隊員健康狀況的報道。第一批隊員回來后,要隔離三周。我保持著與他們的聯系,直到他們解除隔離平安回家,那個高興極難以用言語形容。第二批第三批……都是如此。”李六億說。援非抗擊埃博拉,取得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的驕人業績。這件事,充分表明我國的院感管理工作有能力走出國門,并得到了國際社會和WHO的認可,“這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在對西非的支援過程當中,我們的醫院感染管理隊伍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僅打了勝仗,還實現了零感染,這凝聚著我們院感專業人員的付出。他們付出的不僅是心血,更多是科學的手段。”郭燕紅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姜蕾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6年9月29日 07 版)
上一篇: 第五屆全國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論壇圓滿落幕
下一篇: 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為何屢屢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