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動態
【省醫健康科普】消化器官里的那些“石頭”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器官系統正常運轉保障人體健康。但在疾病狀態下,身體內部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屬于正常組織的異物,對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比如結石。人們最常聽說的是“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泌尿系結石,其實消化系統也有不少結石,需要大家警惕。今天,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消化內科的醫師們給大家介紹一下消化器官里的那些“石頭”。
膽石病:肥胖者容易患膽石病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膽石病的發生率也呈上升趨勢。膽石病包括發生在膽囊和膽管的結石。膽石可發生在膽管系統的任何部位,膽囊內的結石為膽囊結石,左右肝管匯合部位以下的包括肝總管結石和膽總管結石,二者合稱為肝外膽管結石,匯合部位以上的為肝內膽管結石。
膽囊結石的成因非常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任何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比例改變和造成膽汁瘀滯的因素都能導致結石形成。如長期不吃早飯、肥胖、高脂肪飲食、長期腸外營養、糖尿病、高脂血癥、肝硬化等。多數病人可無癥狀,僅在體格檢查、手術時發現,為靜止性結石。膽囊結石的典型癥狀是膽絞痛,只有少數病人出現,其他病人常表現為急性或慢性膽囊炎。膽絞痛的典型發作是在飽餐、進食油膩食物后或睡眠中體位改變時,出現的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的陣發性疼痛,或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多數病人有上腹隱痛,僅在進食過多、吃肥膩食物、工作緊張或休息不好時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隱痛,或者有飽脹不適、噯氣、呃逆等,常被誤診為“胃病”。
肝外膽管結石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繼發性結石主要是膽囊結石排入膽管并滯留在膽管內。原發性結石的形成誘因有膽道感染、膽道梗阻、膽道異物等。病人一般無癥狀或僅有上腹不適,當結石造成膽管梗阻時可出現腹痛、黃疸,如繼發膽管炎,可出現典型的三聯征,即腹痛、寒戰高熱、黃疸的臨床表現。
肝內膽管結石又稱肝膽管結石。膽總管由肝總管和膽囊管匯合而成,因此,肝內膽管結石容易進入膽總管并發肝外膽管結石。患者可多年無癥狀或僅有上腹和胸背部脹痛不適。絕大多數病人以急性膽管炎就診,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和腹痛。嚴重者出現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全身膿毒癥或感染性休克。
提醒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吃早飯,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加強體育鍛煉,預防肥胖。此外,建議大家常做身體檢查,尤其是有上述危險因素的人,行B超檢查即可發現多數結石,早發現、早治療。
胃石癥:空腹進食鞣酸含量多的食物導致
胃石不同于尿路結石和膽道結石,它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結石。胃石多為不被胃液消化的物質在胃內沉積而成的團塊樣物質。胃石根據成分可分為植物性結石和動物性結石。以植物性結石最為多見,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多在空腹大量進食柿子、山楂、黑棗等食物后引起;動物性胃石多見于有異食癖的人。
正常情況下,食物進入胃后要經過胃液的消化再通過胃的蠕動由幽門口進入十二指腸。柿子、山楂、黑棗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和果膠,空腹大量進食這些食物時,其中的鞣酸直接與胃液接觸,二者混合形成了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再與果膠進一步凝集形成纖維團塊。如果這些團塊的直徑大于幽門口的直徑時,則排空受阻、在胃內沉積。而在沉積的過程中,纖維團塊黏附食物中的膠質等成分,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質地也越來越堅硬。
有些病人在進食上述食物后1~2個小時即可表現為腹脹、惡心、嘔吐;也有的病人幾天后出現腹痛、腹脹等癥狀。胃石在胃里是異物,正常情況下,胃對食物、異物有蠕動和排空的生理功能,將內容物排入十二指腸,如果胃石較大,排不出去,胃石在幽門部反復摩擦,損傷胃黏膜,形成潰瘍,嚴重的甚至出血,這時病人可能會出現黑便。胃石比較小時,可讓病人喝蘇打水或者可樂,使胃石軟化,然后通過胃的蠕動使胃石裂解,排出體外;胃石如果比較大,喝蘇打水效果不好,建議通過胃鏡碎石。
提醒大家,鞣酸在未成熟的水果中含量較高,因此,在生活中,應避免空腹大量進食柿子(尤其是生柿子)、山楂、黑棗等食物,建議在飯后吃。此外,在進食上述食物后,可以喝點蘇打水,中和鞣酸,降低胃石形成的幾率。但如果出現了腹脹、惡心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避免進一步損傷胃黏膜。
上一篇: 【義診 · 預告】4月9日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
下一篇: 【省醫健康科普】胰腺癌:一個隱匿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