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什么是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簡稱(Ulcerative Colitis,UC),顧名思義,是主要表現為潰瘍的結腸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確,但普遍認為發病與免疫、遺傳、環境及腸道感染等多因素有關。潰瘍性結腸炎治愈難度大,常易復發,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有癌變傾向,已被WHO列為現代難治性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起病多數緩慢,少數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經過,數年至十余年,常有反復發作或持續加重,偶有急性暴發性過程。精神刺激、勞累、飲食失調常為本病發病的誘因。潰瘍性結腸炎在臨床上多以腹痛、腹瀉、肛門墜脹、里急后重等,其中粘液膿血便是潰瘍性結腸炎最典型的臨床表現。
潰瘍性結腸炎如何診斷?
結腸鏡檢查結合病理活檢是潰瘍性結腸炎最主要的診斷方法。典型的潰瘍性結腸炎內鏡下表現為結腸粘膜彌漫性充血、水腫、黏膜粗糙,黏膜脆弱,易出血,有黏液、血液、膿性分泌物附著,并有多發性糜爛、淺小潰瘍,重癥者潰瘍較大并可融合成片,邊緣不規則。
潰瘍性結腸炎如何治療?能否完全治愈?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前以控制急性發作,減少復發,防止并發癥為主,因目前病因不甚明確,故治愈較為困難。但經過規范治療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可獲得長期緩解,長期緩解的患者生活質量與常人無異。對于臨床癥狀及內鏡下表現較輕的患者,可采用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口服,或采用美沙拉嗪口服或栓劑治療。對于以上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生物制劑等治療。并發癌變、腸穿孔、膿腫與瘺管、中毒性巨結腸經內科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緩解期飲食上需注意什么?
總的飲食原則是: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少油少渣、少纖維、少刺激、易消化,少量多餐。選用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瘦肉、家禽、魚類、蛋類及奶類。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應補充足量的B族維生素、鐵和鈣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每天應供給1200-1600ml,若腹瀉失水過多者,可飲糖鹽水或靜脈補液。飲食應制成柔軟易消化的食物,忌粗糙、堅硬、產氣、油膩、不易消化及刺激性的食物。禁忌生食蔬菜、生水果和帶刺激性的蔥、姜、蒜、辣椒等調味品。同時少量多餐,一日進餐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