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健康守歲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小兒重癥醫學科:為生命守歲
時鐘滴答不停,一晃到了年關。在大多數人忙著喜氣洋洋、辭舊迎新的時候,有這么一群人,匆匆的腳步里卻多了一些緊張與虔誠。
當那些稚嫩的花朵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貼上“危重癥”的標簽,當尚未盛開的生命需要各種支持手段才能維持,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門外的家長,對于跟小兒重癥醫學科(PICU)有關的這一群人而言,眼前的春節,似乎已經沒那么重要。
是的,春節是象征著這一年的團圓,但對于總在試圖跑過生命的他們,拼其所有想要的,是讓這些孩子擁有越過這一歲以后的更遠的人生。
空不下來的病床
1月29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小兒重癥醫學科病房。
距離除夕不過兩天,大街小巷的張燈結彩,更凸顯出這里的安靜。醫護人員匆匆的腳步聲、呼吸機的滴滴聲、心電監護的報警聲匯聚。經過紗簾過濾的陽光,斜斜地投到房間里。
20張病床上,住著20個大大小小的孩子。
重癥肺炎、呼吸衰竭、復合外傷、感染、嗜血細胞綜合征、中毒……他們當中最小的2個多月,最大的12歲,雖然年齡、性別各不相同,卻因為遭遇疾病,被貼上“危重癥”的標簽。
省立醫院小兒重癥醫學科負責人靳有鵬說,兒科所有專業的急危重癥患兒都會匯集于此,冬天病房差不多一直都是滿床運轉。
2020年除夕,靳有鵬記憶猶新。
“病房里沒有一絲過年的氣息,病房里沒有一張空床,ECMO依然在轉著,旁邊的孩子做著床旁血液凈化,另外還有重癥肺炎上著呼吸機的孩子……”那年春節前,有一個女孩因暴發性心肌炎入院,伴有肺出血、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參數呼吸機解決不了血氧的問題,緊急ECMO(體外膜肺氧合)手術。
這是一種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體外呼吸與循環的高級生命支持替代技術,成功上機只是第一步。
患者心肺功能評估、臟器功能監測、ECMO管路維護、每小時出入量計算、出凝血指標觀察,每一步都要小心而謹慎。
血壓逐漸回升、血氧飽和度逐步改善,最終,女孩順利撤除ECMO,但那年春節,靳有鵬和同事們,就輪流守在她和ECMO旁邊。
2021年除夕,靳有鵬也沒有過年的感覺。病房里依舊是滿滿的病人,一樣的查房、氣管插管、深靜脈置管、和家屬談話……
春節,在這里似乎失去了它原本濃墨重彩的那些含義,只留下象征性的一個時間點。
“別人忙過年,我們過年更忙。”靳有鵬說。
沒有一刻能放松
千家萬戶的歡聚時刻,PICU的“年味”,也許在相互陪伴的點點滴滴里。
因為沒有家屬陪護,醫護人員除了承擔治療、護理工作,還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喂奶、翻身、擦臉,那些小心翼翼又溫柔專注的身影,讓人感覺安心與溫暖。
不過,這看似靜好的的氛圍中,涌動著隨時可能爆發的“驚濤駭浪”。
“重癥患兒往往起病急、進展快、病情變化快,各種突發情況都有可能出現。”靳有鵬說,兒童重癥醫療團隊需要時刻守護在患兒身邊。和時間賽跑,不分白天黑夜,他們的交感神經,總是在興奮狀態,時刻準備迎接搶救。
2歲的軒軒(化名)因高燒、昏迷、驚厥不止入院,經過系列檢查,確診為重癥腦炎。
每一次驚厥的發作,都是對大腦的一次損傷。為了抑制抽風,需要大劑量、強有力的鎮靜藥物。
看似沒有特殊治療手段,但實際上,臨床中為了抑制會損傷大腦的抽風,可能會用到足以抑制自主呼吸的劑量。一旦呼吸被抑制,就可能用到呼吸機。
所以,即便病情確定,治療手段明晰,仍有很多未知。
“每一個細節都決定著救治的成敗,病情沒有輕重之分,時刻不能掉以輕心。”靳有鵬說,PICU的醫護人員,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識別出悄然到來的危險,穩住孩子的生命體征,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
應對各種緊急狀況的充分預案,在這里是常態,也包括充分的“物質”保障。
深靜脈置管、ECMO耗材、擦手紙、手術衣……靳有鵬原本不大的辦公室,堆滿了各種臨床所需的用品。
原來,為了更好地保障春節假期的臨床正常運行,護士長提前準備了一周的用量。倉庫滿了,就“征用”了辦公室。
事無巨細,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在特殊時刻到來時,寫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離孩子更近一點
1月31日,除夕。
節日的到來,讓大多數人忘了這一天是星期一。可對于孩子正在PICU跟病魔抗爭的家長而言,這是他們固定了解孩子病情的一天。
對于患兒家長而言,沒有消息一般都是好消息。可是,揪心與思念交織,那顆父母心,不知如何安放。
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家長不允許集聚在病房外等待。當然家長們也不愿意遠離,有些人就在附近找個房間住下來。
去門診,去院里,7天時間,趙琳(化名)已經熟知省立醫院的邊邊角角。孩子因高燒、咳嗽住進醫院,檢查卻發現有血性心包積液,原因未明。
這也是靳有鵬當前最掛心的孩子之一。診斷不明確,沒法針對性用藥;孩子月齡小,有些藥物也不適合;找不到原因,只能對癥治療,將來是否會有別的問題發生,誰也不知道。
而且,此前這對夫妻曾有一個早夭的孩子,當時也是有心包積液。
是夢魘,或是救贖,都系在這個小小的身體上。
靳有鵬在想方設法完善檢查,除了各項常規檢測,還進行了立克次體、結核等特殊病原體感染的相關檢查,以排除一些少見的感染;完善基因方面的檢查,以排除遺傳代謝性疾病;她把思路與當前的檢查分享給國內知名的兒科專家,共同探索下一步的診療方案。
而趙琳和孩子爸爸,除了紅著眼圈等待,也不知道還能干些什么。
這些天,趙琳他們就在醫院附近打轉,誰也不愿意走遠,哪怕春節臨近,而他們的家就在濟南。
讓誰回,誰都不愿意回。擔心萬一孩子有什么需要,他們無法第一時間趕到。轉到深夜,他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第二天一早,又趕回這里。
7天時間,等待的時間很長,很長。長到雙眼皮的褶皺在加寬,衣服的尺寸在變大。只有出去做檢查的時候,趙琳才可以近距離陪著孩子,看著那個小小的寶寶,從5個多月長到6個月。
“這一年的春節怎么過不重要,過好這一生就可以。”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趙琳卻堅定著信任和希望。
回不了家的春節
孩子,總能觸碰到人內心深處的那一處柔軟。實際上,這里的醫護人員,也都是別人的孩子。
這是護士梁夢瑤工作后的第一個春節,因為工作,家在河南的她留在了濟南,留在了病房。
給家人打電話的時候,他們問的第一句話,是“啥時候能回來”。他們一定想不到,這個22歲的女孩,已經學會了給別人當“媽”。
正式踏足PICU的工作崗位,老師跟梁夢瑤說,你首先要學會當媽。教科書上和實習時候學到的東西,在PICU的實際工作中,只是一部分。
給小寶寶喂奶、換尿不濕、包包被……這些事情,梁夢瑤已經在半年時間里從手足無措到駕輕就熟。
PICU的特級護理,要求護士一直在床旁。考慮到像夢瑤一樣無法回家過年的孩子,科室護士王東輝邀請不值班的她們去自己家里過年。說到這里,夢瑤有些期待。好在,她不是一個人。
總是忙碌與缺席,心里當然也有想念,尤其是這個象征著團聚與團圓的節日。
為了一家團聚,靳有鵬家的老人已經提前來到濟南。灑掃庭除不用她操心,家里,她幾乎就沒管過。
這個假期,靳有鵬有四天工作時間,兩天門診、兩天病房,還要隨時應對突發的搶救和會診。在這個承擔全省急危重癥患兒救治重任的“戰場”上,生死闖關時刻上演,生命紀錄不斷刷新。每年800多個孩子自此出院,數字的背后,是數不清的日夜付出和說走就走的奔赴。
也是一年假期,靳有鵬在和家人去機場的路上接到科里的電話,有一個暴發性心肌炎的孩子需要上ECMO搶救。
帶著歉疚開口,一家人返回了家里。直到現在,那場去看熊貓的旅行都沒有實現。
小家的遺憾,卻成就了大家的團圓。萬家燈火時,幸好有他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