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心內科成功為耄耋老人實施房顫消融術
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心內科電生理團隊在介入中心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下,成功為一位89歲高齡房顫患者行心腔內超聲(ICE)指導下房顫三維射頻消融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恢復良好。此例患者是醫院實施房顫射頻消融手術中最年長的患者,體現了醫院射頻技術精準化治療水平。
89歲的丁老先生發作房顫10余年,反復出現心悸、胸悶、氣短等癥狀,近年來轉為持續性房顫,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曾前往多家醫院,都因為年紀太大不能行射頻消融術,慕名到我院宋尚明教授處就診。
對于如此高齡的患者,如何保證手術安全是重中之重,宋尚明教授帶領電生理團隊對此開展了多次討論。分析患者病情后,大家一致認為丁老先生雖年齡較大,但心臟功能尚可,無其他重大疾病,保守治療效果又不好,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為其在ICE指導下行房顫射頻消融術。
手術采用經典2C3L術式,血管內超聲導管(ICE)指導下零射線穿房間隔后,快速精確建立左房三維模型,高功率完成肺靜脈前庭隔離+房頂線、二尖瓣峽部線、三尖瓣峽部線消融,成功終止房顫、轉復竇律;高功率消融使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減少了患者術中痛苦,改善了患者術中配合。腔內超聲顯著降低了X線曝光量,避免了造影劑的使用,術中同時實時監測心包,可第一時間發現心包填塞等嚴重并發癥,最大程度保證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術前房顫心電圖
消融中
術后恢復竇律
超聲實時監測
心房顫動(房顫)是老年性疾病,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80歲以上老人的發病率可達10%,房顫已經成為高齡老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不僅有發生血栓栓塞導致中風的風險,還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導管消融術目前是治療房顫的優選辦法,效果明顯優于藥物治療。
既往認為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心房結構和電生理特性會發生自然老化,纖維化程度逐漸增高,加之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種疾病,明顯改變心房電解剖基質,加重心房重構,這些都可能影響導管消融術治療房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近年研究顯示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我國上海市劉少穩團隊臨床試驗《80歲以上高齡房顫患者導管射頻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于PACE雜志在線發表,研究發現:經選擇后的80歲以上高齡房顫患者,采用壓力導管進行消融手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國外文獻也有類似報道,認為盡管高齡老年人伴隨心血管疾病較多,導管消融對高齡房顫患者來說仍然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宋尚明教授表示如何保證高齡患者圍手術期安全,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充分術前評估。如術前進行食道超聲檢查明確心房內是否有血栓形成;要了解患者肝腎功能狀態,選擇合適的抗凝藥物;管理好其他伴隨疾患等。
2、術中ICE指導消融。與傳統X線和三維標測系統下房顫消融術相比,ICE可全方位、立體的透視心腔內的結構,更加精確地定位消融導管的位置;實時顯示導管貼靠的情況,顯著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能實時監測術中心腔內的變化,第一時間發現心包積液等并發癥,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減少X線的用量,減輕輻射對患者和醫生的傷害;ICE指導房間隔穿刺可以直觀指示房間隔最佳穿刺位置,實行安全有效穿刺;可以精確定位肺靜脈開口,為實施精準消融提供可靠且有效的方案。該項技術用于高齡房顫患者的消融治療,可以大大提高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3、術后遵照醫囑服藥。大多數房顫導管消融術后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藥和抗心律失常藥物2-3月。由于老年人伴隨疾病多,同時合并用藥也較多,加之肝腎功能不同程度衰退,故抗凝藥和抗心律失常藥物可能需要個體化方案。按照醫囑服藥、定期進行檢查有助于降低不良反應、提高服藥安全性。
盡管高齡老年人合并較多的心血管疾病,但仍能通過導管消融治療取得恢復竇性心律的良好效果,并不增加并發癥,高齡老年房顫患者進行導管消融治療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