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省醫專家談健康】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張興國提醒您:了解野生蘑菇毒素 警惕舌尖安全
近日,一名7歲兒童因誤食毒蘑菇出現中毒癥狀,危及生命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短短兩天就有近千人獻血,共計322200毫升。那么,哪些蘑菇有毒?又該如何分辨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張興國為大家揭開“蘑菇毒素”的神秘面紗。
毒蘑菇成分復雜,
五大中毒類型需看清
毒蘑菇分布廣泛,多長在隱秘、潮濕的生長環境中,與野生可食蘑菇外形相似,采食者誤食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據了解,全世界毒蘑菇多達1000種,我國毒蘑菇400余種。
“毒蘑菇是一類可以使人或動物中毒的大型真菌,種類繁多、形狀各異,以傘狀為主,也有片狀、耳狀、盤狀等。”省立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張興國介紹,醫院每年都會收治多例毒蘑菇中毒患者,毒蘑菇毒性成分復雜,一種蘑菇含有多種毒素,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多樣。
據了解,目前根據中毒作用機制和典型臨床表現,可分為五大中毒類型,其中第一種是胃腸炎型,該病狀潛伏期短,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該中毒一般預后較好,但嚴重中毒者可因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出現休克、昏迷,甚至死亡。代表種有毒紅菇、密褶紅菇、毛頭乳菇等。
毒紅菇
神經精神型,該病癥除了出現消化道癥狀外,精神狀況為興奮、狂躁、幻視、幻聽等表現,同時可伴有瞳孔縮小、多汗、流淚等癥狀。代表種有毒蠅鵝膏、中華牛肝菌、光蓋菌、硫黃菌等。
毒蠅鵝膏
肝臟損傷型,發病早期可能會出現明顯的消化道癥狀,輕度中毒者肝臟損害不嚴重,多數中毒者在消化道癥狀后呈1—2天的“假愈期”,之后出現惡心、嘔吐、腹部不適、肝區疼痛、肝臟腫大、黃疸、有出血傾向等癥狀,經積極治療2—3周后逐漸恢復。少數病例呈爆發性,因肝性腦病、呼吸和循環衰竭死亡。代表種如致命鵝膏、黃蓋鵝膏、褐鱗環柄菇等。
褐鱗環柄菇
據張興國介紹,肝臟損傷型中毒毒性比較高,死亡率達到90%以上。
血溶型,該病癥潛伏期一般為6—12小時,除消化道癥狀外,可出現腰腹部疼痛、無力、深褐色尿、貧血、肝脾腫大等急性溶血癥狀,嚴重溶血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代表種類如鹿花菌等。
鹿花菌
其次還有一種光敏性皮炎型,誤食該型毒蘑菇可出現皮膚紅腫或皰疹,日光照射后癥狀加重,代表種類如葉狀耳盤菌、膠陀螺等。
葉狀耳盤菌
野蘑菇不要采食,
誤食毒蘑菇需緊急處理
夏季,雨水多,適合野蘑菇生長,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有嚴重中毒的報告。當誤食了毒蘑菇后應該怎么辦?誤食毒蘑菇為什么兒童中毒要比大人厲害?
張興國表示,兒童器官往往發育比較不成熟、代謝相對來講比較弱,所以癥狀比較重,此外,也與進食量有關。
“不管什么樣的蘑菇,只要在野外生長的都不要采摘食用,我們應該到市場上購買可食用的蘑菇。”張興國說,蘑菇種類繁多,辨別是否有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一般人沒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不依靠特殊的儀器和設備很難鑒別。
張興國提醒,市民在野外游玩,不要隨意采吃野生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一旦誤食毒蘑菇需要立即催吐,可用手指或器具壓迫舌根部引起嘔吐。盡量把胃內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隨后,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余蘑菇樣品,以備鑒定蘑菇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