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援坦歷程】山東省立醫院援非醫療隊——跨越膚色的半世紀情結
1968年3月,山東的第一支援助坦桑尼亞醫療隊踏上廣袤無垠、熱情奔放的非洲大地,從那時起,山東省立醫院的援非醫療工作就正式展開。到2019年7月,在中坦建交55周年之際,由心臟大血管外科和心內科專家團隊組成的山東省立醫院醫療隊赴坦桑尼亞開展中國-坦桑尼亞“愛心行”項目。期間50余年,山東省立醫院總計約百余人次在坦桑尼亞工作過。50余年間,有數不清的坎坷,也有道不盡的感動;有奮斗的艱辛,更有治愈的喜悅。正是這段跨越國度、跨越種族、跨越膚色的援坦歷程,這些來自山東省立醫院的健康使者,讓中坦兩國之間的友誼之花生生不息著。
艾滋病高發區時刻面臨被感染危險
1968年,山東省派出了第一支由43名隊員組成的援助坦桑尼亞醫療隊。這其中,就有來自山東省立醫院的內科醫師郭秀濂、眼科醫師陳由源和檢驗科醫師李經存。
早期的援坦醫療隊,沒有像其他國家醫療隊那樣,在大城市醫院工作,而是深入到坦桑農村,原始森林、高山峻嶺、窮鄉僻壤,無不留下了中國醫生的足跡。
坦桑尼亞是艾滋病的高發區,當地艾滋病毒攜帶者的比例非常高,醫療隊員時刻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山東省立醫院金訊波主任曾于1995年至1997年援助坦桑尼亞。有一次做完手術后,助手表示要試一下縫合,結果不小心一下子扎到了金訊波手上。更令著急的是,病人出院后就聯系不上了。三個月后,結果出來了,陰性,護士長激動地把他抱了起來!
除了艾滋病,坦桑尼亞常見的疾病還有惡性瘧疾。在醫療隊所在地,患上瘧疾并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曾有一名33歲的中國女同胞,就因患腦性瘧疾搶救無效死亡。
郭蘭敏主刀坦桑尼亞首例心臟手術
開展重大手術,搶救危重病人,是觀照中國國際醫療援助隊醫術水平的一面鏡子。
1979年5月19日,援助隊員、山東省立醫院心內科知名專家郭蘭敏當時在坦桑尼亞塔寶拉省醫院為一位心臟病患者成功實施了“針刺麻醉下二尖瓣狹窄閉式擴張手術”,這是坦桑尼亞歷史上第一例心臟手術。
據郭蘭敏回憶,患者是一名年輕女性,病情較重,已經出現呼吸困難,心功衰竭等癥狀,如果不進行手術,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經中國援坦醫療隊研究決定,由郭蘭敏實施該例手術。
手術當天,醫療組全體隊員全力以赴,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手術順利進行,取得圓滿成功。術后,大家不顧疲勞,連夜特級監護病人,堅持數日,直到度過危險期。
手術成功后,在當地引起極大轟動,坦桑尼亞國家電視臺進行了專題報道,不少報紙在顯眼位置刊發消息及照片,慶祝國家首例心臟手術成功。患者出院當天,當地省長及醫官專程親自為她舉行了歡送儀式,并請文藝團體表演,表示慶賀。
在非洲教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由于坦桑尼亞缺乏專業醫護人員,醫療隊還肩負起了為坦桑尼亞培養醫療人才的重任。山東省立醫院檢查科盧志明醫生曾于2001年至2003年前往坦桑尼亞進行援助工作,他當時不僅要完成實驗室內各項工作,還肩負著相應的教學任務。
其實,不僅僅是盧醫生,很多醫療隊員在完成日常門診,住院病人治療以及常見手術的同時,還毫無保留地傳授醫術。山東省立醫院中醫科王杰醫生曾是援塞舌爾醫療隊第9批隊員,在日常工作的交流中,當地許多醫生、護士在他的帶動下,紛紛喜歡上了針灸。
50多年來,山東省立醫院國際醫療援助隊在治病救人的同時,通過言傳身教、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培訓班、編寫教材等方式,毫無保留地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術,為當地培養了一大批醫護工作者,讓非洲大陸擁有了一支“永遠帶不走的醫療隊”。
后記
中國援外醫療隊員們用精湛的醫術和熱情周到的服務,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普遍贊譽,被譽為“無冕外交官”和“穿著白大褂的外交使者”。
為表達對山東醫療隊無私奉獻精神的感謝,坦桑尼亞前總統本杰明·姆卡帕曾于2004年5月訪華期間專程前往山東省立醫院,親切接見了部分赴坦醫療隊員。
2014年10月,時任坦桑尼亞總統的賈卡亞·姆里紹·基奎特應習近平總書記的邀請訪華,他再赴山東省立醫院,與醫療隊隊員代表進行了親切座談,并代表坦桑尼亞360萬曾接受過醫療隊幫助的人民向醫療隊隊員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