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向:1.體表腫瘤與創面的修復重建;2.血管瘤與脈管畸形的診療與基礎研究
研究工作現有基礎:團隊多年來關注體表腫瘤的表觀遺傳調控,發表多篇原創性研究成果。在非編碼 RNA 領域,發現抑癌因子 miR-137 在血管瘤中低表達,而 miR-130a存在高表達,通過體外、體內實驗驗證 miR-130a 的作用,揭示了 microRNA在血管瘤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發現普萘洛爾可通過下調 miR-4295,抑制 HUVEC 的活性并促進其凋亡,提示了普萘洛爾治療血管瘤的又一可能機制;利用基因芯片技術對嬰幼兒血管瘤中 lncRNA 及 circRNA 進行表達譜分析,相關成果均已發表。此外,課題組結合 ATAC-seq 及 RNA-seq,對血管瘤表觀遺傳譜進行分析,發現SPDEF和 SOX4 在血管瘤發病中的潛在作用,成果發表于Epigenomics。在 DNA 修飾方面,通過 MeDIP-seq 發現血管瘤組織中 6-ma DNA 修飾水平高于瘤旁組織,提示異常 6-ma DNA 修飾可能是嬰幼兒血管瘤的另一發病機制。在臨床研究方面,課題組對口服普萘洛爾、口服阿替洛爾、普萘洛爾外用制劑、局部注射治療、激光等多種血管瘤治療方法進行評價總結,文章發表于 J AM Acad Dermatol、J Dermatol 等多篇雜志。在基礎研究方面,課題組研究發現Notch1、Dll4、VEGF、VEGFR 在增生期血管瘤中表達水平升高,提示 Notch 信號通路與 VEGF/VEGFR 通路的相互作用可能促進血管瘤發生、發展。在創面修復研究方面,團隊著重探究脂肪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在創面修復及瘢痕抑制中的作用,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在臨床研究方面,團隊成員積極探索皮膚軟組織缺損的皮瓣修復方法,參與編著多部臨床書籍。
實驗室主任:霍然
實驗室固定人員:
(1)學術帶頭人:趙躍然;霍然;
(2)研究骨干:王法剛;呂仁榮;薛峰;薛文君;肖虎;曹永倩;李強;張健;徐廣
琪;高峰;畢見海;趙冉;崔榮濤;李秋晨;楊占杰;
(3)一般研究人員:陳華夏;林莉;馮璋;孟真;付聰;
(4)科研輔助人員:孫志宏;張林峰;臧成瑜
實驗室流動人員:王璐穎;李志宇;周子芙;李晶。
實驗室硬件條件:實驗室基礎條件相對完善,依托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整形外科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醫學科技創新中心資源。科室實驗室配備培養箱、化學發光儀、超低溫冰箱、倒置顯微鏡、醫用低溫高速離心機、酶標儀、組織研磨儀、超微量核酸分析儀、PCR儀、分析天平、純水儀等,滿足基本細胞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實驗需求。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科創中心包括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大型生物樣本庫,高等級生物實驗室,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病理學等公共技術平臺及完備的科研配套服務設施。公共儀器平臺設有超微結構分析、顯微表征、實驗動物分析、質譜與代謝、流式細胞分析、3D成像等分析平臺,包含細胞培養、組織與病理、分子生物學等常用實驗技術,裝有透射電子顯微鏡、活細胞雙轉盤共聚焦三維成像分析系統、高端多色分選型流式細胞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自動化小鼠新城代謝檢測系統、光片照明顯微鏡系統、生物3D打印機等。可開展組織病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研究,現有條件可滿足研究所需求,無需增加其他儀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