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檢驗部在腫瘤學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我院臨床醫學檢驗部王允山教授團隊在腫瘤學相關檢測和機制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兩篇論文相繼發表于國際著名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中科院1區Top,影響因子:20.3)和《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區Top,影響因子:14.3)。
相關研究發現配位化學研究金屬配合物及其與配體的相互作用,已成為開發基于CRISPR-Cas的即時檢測(POCT)系統分子探針的有力工具。金屬配合物可以作為分子信標、熒光染料、比色和發光探針以及電化學標簽,以極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精確識別和定量核酸和非核酸靶標。本研究系統總結了用于目標識別和檢測策略的金屬配合物的設計原理,并將這些分子探針整合到CRISPR-Cas系統中,以實現快速準確的檢測;重點討論了開發分子探針及其在分子診斷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出了該領域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強調了配位化學對推進基于CRISPR-Cas的POCT技術在腫瘤標志物檢測方面的重要臨床應用價值。以上論文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題為《Coordination chemistry in CRISPR-Cas-based point of care testing:A reviewof molecular prob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第一作者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博士后賈穎、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Mashooq Khan博士和省立醫院碩士研究生胡唐彬,通訊作者為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王允山教授和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胡瓊政教授。
消化道惡性腫瘤占癌癥發病率的26%以上和所有癌癥相關死亡率的35%。Warburg Effect是癌癥的一個標志,腫瘤細胞主要依賴糖酵解來提供能量供應和支持腫瘤生長的代謝中間體,這一代謝重編程導致了乳酸在腫瘤細胞中的過度積累。因此,以乳酸為前體物質的賴氨酸乳酸化被鑒定為一種新型的翻譯后修飾,為理解乳酸在癌癥進展中的重要機制提供了新視角。本研究論文在胰腺癌、肝癌、胃癌、結腸癌四種胃腸道癌癥中展開乳酸化組學分析,繪制了消化道惡性腫瘤乳酸化修飾全景圖譜,并揭示了癌癥中CBX3乳酸化修飾影響其與組蛋白甲基化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以上論文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題為《Integrated Lactylome Characterization Reveals the MolecularDynamics of Protein Regul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第一作者為山東大學段仰苗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展翰翔,通訊作者為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王允山教授和山東大學魏光偉教授。
(臨床醫學檢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