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路上的“舍得”
□周艷磊
每天,我們忙碌于醫(yī)院、穿梭于病房,當(dāng)看到患者和家屬在護士站連聲道謝,帶著滿面笑容回家的時候,每一次都有會心的笑。這既是對患者和家屬的誠摯祝福,也是對自己恪守初心的點贊,因為在舍與得之間我們找到了最大的公約數(shù)。
舍得,是一種超脫的境界。舍得,是一種快樂生活的哲學(xué),舍得,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大智慧。“舍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舍得”。人生有得就有失,面對得失人們總是患得患失,在得與失的選擇中彷徨不已。有人說,生活需要智慧,是的,面對生活中得失帶來的困擾,真正明智的做法就是要學(xué)會舍得。
而舍得究竟是種何去何從的智慧呢?剛者則柔不足,柔者則剛不足,勇者必戾,智者必詐,世間萬物,蕓蕓眾生,無不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對應(yīng)其優(yōu)點,必有缺點,舍棄與得到之間的利弊到底用什么權(quán)衡?舍得貌似簡單,實又復(fù)雜。因此,能快樂生活的人,必是感悟了舍得智慧的人。
而舍得究竟是種何去何從的智慧呢?剛者則柔不足,柔者則剛不足,勇者必戾,智者必詐,世間萬物,蕓蕓眾生,無不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對應(yīng)其優(yōu)點,必有缺點,舍棄與得到之間的利弊到底用什么權(quán)衡?舍得貌似簡單,實又復(fù)雜。因此,能快樂生活的人,必是感悟了舍得智慧的人。
當(dāng)然,舍得畢竟是伴隨痛苦的。蛇在蛻皮中長大,珍珠在磨礪中綻放光彩,人類更是如此。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取得了流芳千古的豐功偉業(yè),縱觀他們的成功足跡,無不得益于對“舍得”二字的領(lǐng)悟和把握。司馬遷博覽群書,負(fù)重殘奇辱,成就“史家絕唱”,可謂之:舍痛恥,得“真經(jīng)”;李時珍一生行醫(yī)濟世,救死扶傷,歷經(jīng)27年艱辛,終于成就醫(yī)學(xué)巨著《本草綱目》,可謂之:舍安逸,得安康;陶淵明不滿仕途,隱身山林,盡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樂,可謂之:舍名利,得自在;諸葛亮死而后已,舍私利,得英名;勾踐臥薪嘗膽,可謂之:舍榮辱,得江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從中可見,任何成功都成就于舍得,要得便須舍,有舍才有得。
舍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xué),更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藝術(shù),舍與得就如水與火一樣,是相生相克、相輔相成的對立統(tǒng)一體,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妙細(xì)節(jié),概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舍得之中,達(dá)到和諧,達(dá)到統(tǒng)一。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舍得的矛盾又是無處不在,時時困擾著我們。人生一世,面對無限的誘惑與磨難,往往不得不在“舍得”面前徘徊、彷徨。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有著太多的欲望:對金錢,對名利,對情感。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總是輕視乃至忽視自己所擁有的,而是去渴望和追求更多。于是欲望變成一頭難以駕馭的猛獸,常常使我們對人生的舍與得難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過之,于是便產(chǎn)生了很多的悲劇。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快樂,并不是他擁有得多,而是他計較得少。多是負(fù)擔(dān),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種有余。舍棄也不一定是失,而是另一種更寬闊的擁有。”計較是正常的,畢竟生活中的誘惑那么多。
但是,誘惑如同美景,如果貪多求全,終將一無所獲。不如抽身而出,舍舉目之求,存美景于胸,放眼天下,頓覺豁然開朗;灑脫闊步,舍方寸之惑,踏險灘于足下,行走四方,定能感覺海闊天空。如果舍不下舊情,就得不到新情;如果不放棄一時的架子,就得不到貴人的援助;如果做人不退一步,就很難有融洽的人際關(guān)系。明辨“舍得”之變,就能領(lǐng)略“舍得”之奧妙,使得心境寧靜平和,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無限的大智慧中,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做最有效的事情,可以觀古今于須臾,扶四海于一瞬。
舍得,是一種理智,是一種豁達(dá),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它不盲目,不狹隘,對心境是一種放松,是一種滋潤。它驅(qū)散了烏云,掃清了心房,有了它,我們在護理路上會有從容坦然的心境,工作中、生活才會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