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動態
三十載“蜩之翼”精神,照亮我院口腔醫院種植中心前行路
1994年,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口腔種植的十個中心之一,山東省立口腔醫院口腔種植中心成立。風雨25載,省立口腔醫院口腔種植中心始終站在國內口腔種植的前沿。追根溯源,離不開世界現代口腔種植學之父Br?nemark教授的技術發明和他堅定科學初心不動搖的“蜩之翼”精神。 “25年來,我們山東省立口腔醫院種植中心始終秉承這一精神,傳承并發展完善‘Br?nemark骨愈合理論’,培養了國內外醫生上千名。未來我們山東省立口腔醫院種植中心將砥礪前行,更上一層樓。”
提起Br?nemark教授,不得不說的,就是他于上世紀50年代便開始研究的“骨愈合理論”。正是這項技術使世界上無數顱頜面缺損和肢體傷殘患者恢復了正常生活,改善了生活質量。
年輕時期的Br?nemark教授和兔脛骨中植入的純鈦裝置
1952年, Br?nemark借鑒1950年劍橋大學一項研究技術,利用純鈦目鏡植入兔子脛骨觀察骨髓腔內微血管血流狀態。幾個月實驗結束后,他發現鈦制目鏡與兔脛骨組織異常牢固的結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難以取出。對此,Br?nemark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將畢生精力致力于鈦與人體組織關系的研究。
在完成體外和動物實驗后,Br?nemark研究團隊證明了純鈦生物安全性和純鈦骨愈合基本原理。在之后的人體臨床實驗中,大約20名研究人員自愿將鈦制目鏡接入到自己前臂,以觀察人體對純鈦的反應。結果與前期實驗結果完全一致。基于此,Br?nemark 教授創立了全新的骨愈合理論:即人體活的骨組織與鈦種植體之間發生直接、牢固而持久結合,并且能負荷生理性力量。該理論的確立奠定了現代口腔種植學的基礎,在種植領域掀起了革命性變化,徹底改變了之前的傳統觀點和方法。
1960年,國際上開始研發種植體。1963年,34歲的Br?nemark成為哥德堡大學解剖學教授和一名矯形科醫生。
1965年G?sta Larsson(左)第一例植入純鈦牙種植體患者, 2006年去世,種植體使用41年。
1977 年 10 月,Br?nemark于哥德堡大學開始第一次“骨愈合理論基礎臨床課程”,分享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兩年后,多倫多大學George Zarb 教授團隊參加了 Br?nemark 教授的第一屆國際課程,他按照Br?nemark研究團隊的技術路線獲得了近100%的臨床成功率。
Br?nemark 團隊確定了Br?nemark兩段式、柱狀帶螺紋種植體標準形態,并確立了種植外科手術的基本流程;隨后,他們團隊又進一步把該技術應用于顱頜面缺損和肢體傷殘患者的修復治療。骨愈合相關技術使世界上無數的患者恢復了正常生活,改善了生活質量。
從1952年偶然發現純鈦骨愈合現象,之后長期持續的相關基礎和臨床研究,一直到1982年多倫多會議科研和臨床成果得到世界認可,Br?nemark教授花了整整三十年時間。期間,他經歷了無數挫折和巨大阻力。當時瑞典主流科學家和醫生都認為純鈦不應該植入人體,甚至不應該植入狗的體內。學術會議上他遭受各種冷嘲熱諷,甚至被驅離會場。政府取消了對Br?nemark教授的科研資助,哥德堡大學不允許他在學校內開展鈦的相關研究工作。但是,追求真理的信念和造福患者的初衷讓他堅持了下來。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Br?nemark 教授迄今為止獲得了超過 200 項的各類獎項和榮譽,其中兩次諾貝爾獎提名,1992 年獲得被稱之為「迷你諾貝爾獎」的瑞典社會醫學獎 Soederberg 獎,獲得了瑞典工程院技術創新獎和哈佛醫學院口腔醫學獎。Br?nemark 教授歐洲和北美擁有超過 30 個榮譽職務。
2014 年 12 月 20 日,現代口腔種植學之父——Br?nemark 教授離開了我們,享年 85 歲。他一生對事業的執著和追求,用莊子的一句話來總結最恰當不過——“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25年來,山東省立口腔醫院種植中心秉承“蜩之翼”精神,傳承并發展完善“Br?nemark骨愈合理論”,培養了國內外醫生上千名;立足山東,服務于世界各地患者,并獲得一致好評。未來山東省立口腔醫院種植中心將砥礪前行,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