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動態
【百廿省醫·歷史足跡】從民居小巷里走出來的百年名院
從最初“員工四五人”的小型教會醫院,到今天擁有八個成員單位的山東省綜合服務能力最強的醫療集團;從東興里“萬國帝盟博愛恤兵會醫院”,到樹德里“青島守備軍民政部鐵道部醫院”幾間不起眼的民居,再到今天繁華鬧市區的中心院區和地處東部CBD核心區域、占地400余畝的東院區……
120年間,山東省立醫院不斷生根發芽,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一家立足濟南,輻射齊魯,延伸省外乃至全國的區域性醫療中心,是聞名遐邇的大型綜合三級甲等醫院。
一度被日本侵略者接管
1915年9月1日,日本山東鐵道管理部庶務科衛生部正式接管“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并更名為“青島守備軍民政部鐵道部濟南醫院”,為擴大規模,決定擇址重建。并把位置定在現在的經五路緯七路。1917年3月,新院破土動工。同年11月,主樓完工交付,這就是早期的山東省立醫院。
幾經拓展,到1937年時,醫院占地面積已擴大為109080平方米,成為日本同仁會在華所管轄的醫院中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的醫院,并有“日本在華第一文化事業”之稱。
韓復榘施行“焦土政策”,濟南淪陷前一把大火將醫院付之一炬,除了當時的門診樓(仁和樓)還剩一個主框架,其他都成了殘垣斷壁。
1938年,日軍侵占山東后,迅速組織恢復重建醫院,一直到1943年才全部修復完工。
新門診樓啟用前看病像“趕大集”
1945年10月,抗戰勝利后不久,一直流亡在外的山東省立醫院返回濟南,接管了日本同仁會濟南醫院。
濟南解放后,山東省立醫院終于回到了人民手里,醫院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時期。
1958年,山東省立醫院內科病房樓建成,建筑面積1986平方米,共有127張床位。“那個時候很多老百姓都不識字。”山東省立醫院原黨委書記王玉林回憶說,為了老百姓看病方便,醫院想出了個“土辦法”:門診樓的墻上畫上藍色、紅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線條,比如紅色是通往內科,黃色是通往外科,只要沿著同色的線條就能準確到達診室。
1975年,新建手術樓交付使用。
1984年8月1日,保健病房大樓建成交付使用。
1990年8月,緯九路157號護大學生樓建成……
時任山東省衛生廳科教處處長的王玉林回憶稱,1980年,他調任山東省立醫院黨委書記一職,“當時門診量已經達到每天2000人,但門診樓還是當年規模,只能接待800人。門診樓每天都像大集市,熙熙攘攘的,十分混亂。”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94年5月3日,新的門診大樓竣工交付。
經過一個半月的試運行后,當年6月18日舉行了門診大樓落成典禮。這也就是我們今年看到的省立醫院中心院區門診樓,“上世紀90年代,它可是全國最先進的門診樓,很多醫院都組團考察,成為紛紛效仿的對象。”
東院區為醫院發展插上騰飛翅膀
進入新世紀,山東省立醫院發展也掀開了新篇章。
2009年9月28日,與十一運會場地“東荷、西柳”遙相呼應的經十路9677號,紅旗獵獵,軍樂嘹亮,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十一運會醫療保障中心暨一期工程落成典禮在此舉行。它的落成開診,不僅為全運會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醫療保障,也大大緩解了山東省立醫院中心院區的就診壓力,為醫院布局和規劃奠定了重要基礎。
東院區占地420畝,分兩期建設,按三級甲等醫院標準建設,充分借鑒國內外先進醫院經驗,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規劃設計,在建筑環境、數字化管理、學科建設、科研平臺、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均位居全國前列。
隨著東院區的開診,仿佛為山東省立醫院的發展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從此,山東省立醫院形成了以中心院區為主導,以東院區為輔助,立足濟南、服務全省、延伸省外、底蘊深厚、特色突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現代化大型綜合性醫院。
上一篇: 我院舉辦建院120周年大型主題義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