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癥門診
矮小癥門診介紹
垂體性侏儒癥
垂體性侏儒癥(pituitarydwarfism)是指垂體前葉功能障礙或下丘腦病變,使生長激素(growthhormone,GH)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生長發育緩慢,為身材矮小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病因分為三大類:特發性垂體性侏儒癥,可以是單獨GH缺乏,或同時有多種垂體前葉激素缺乏。繼發性垂體性侏儒癥,由于垂體或下丘腦的器質性病變,如產傷、腫瘤、感染、出血、X線照射等而致GH分泌障礙。遺傳性侏儒癥,有垂體發育不良,有的GH并不缺乏,而是生長介素(somatomedin,SM)合成障礙或其受體異常所致。
發病原理
根據病因可將本病分為兩類。
一、原發性:多數患者原因不明,也無家族史,僅小部分有家族性發病史,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二、繼發性:較為少見,任何病變損傷垂體前葉或下丘腦時可引
垂體性侏儒癥
起生長發育停滯,常見者有腫瘤(如顱咽管瘤、視交叉或下丘腦的膠質瘤、垂體黃色瘤等),感染(如腦炎,結核、血吸蟲病、弓漿蟲病等),外傷,血管壞死及X線損傷等。
病理變化
以垂體萎縮為主,垂體前葉分泌生長激素不足以致發育遲緩,也可能由于下丘腦生長激素釋放因子缺乏。生長激素直接作用于全身的組織細胞,可以增加細胞的體積和數量,促進機體生長。生長激素主要為一種蛋白質合成激素,它能加速氨基酸由細胞外轉運到細胞內,刺激DNA的復
垂體性侏儒癥
制及RNA的轉錄,生長激素能減少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血糖因而升高,它能抑制葡萄糖向細胞內轉移,與胰島素促進葡萄糖向細胞內運轉的作用恰好相反,因此,它與胰島素在糖代謝的調節中存在著相互拮抗的作用;此外,它能促進脂肪的動員與利用以供應能量。當生長激素缺乏時則引起生長緩慢甚至停滯。
多數患者同時有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部分病例也有促甲狀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有關內分泌腺的功能障礙。
臨床表現
原發性垂體性侏儒癥多見于男孩,初生時身長體重往往正常,最初,一、二年與正常小兒差別不明顯,自1~2歲以后開始生長速度減慢,停滯于幼兒期身材,年齡越大落后越明顯,至成年其身長也多不超過130厘米,但智力發育正常,患兒外觀比較其實際年齡為小,但身體上部量
垂體性侏儒癥
與下部量的比例常與其實際年齡相仿,故各部分發育的比例仍相稱。患者頭稍大而圓,毛發少而質軟,皮膚細而滑膩,面容常比其實際年齡幼稚,胸較窄,手足亦較小。出牙延遲,骨化中心發育遲緩,骨齡幼稚與其同身高年齡小兒相仿,骺部融合較晚。
多數患兒性腺發育不全,第二性征缺乏,至青春期男性生殖器仍小如幼童者,隱睪癥頗常見,聲調如童音。女性往往有原發性閉經,乳房,臀部均不發達,身材無女性成年人特征,子宮小,外陰如小女孩。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亦往往偏低,但臨床癥狀常不明顯。
繼發性垂體性侏儒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得病后生長發育開始減慢并伴有原發病的癥狀,患顱內腫瘤者可見顱內壓增高和視神經受壓迫的癥狀及體征,如頭痛、嘔吐,視野缺損或縮小等,甚至由于垂體后葉或下丘腦也受損害而并發尿崩癥。
診斷依據
1、生長發育障礙。可有家族性遺傳。繼發性者多有顱內腫瘤(如顱咽管瘤、嫌色細胞瘤)、感染、創傷,或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史。
2、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正常人,平均身高多在130cm以下(一般為正常人身高均值-3倍標準差)。生長速率不足4cm/年,智力發育一般正常。
3、骨齡遲緩,低于實際年齡4年以上,骨骺融合延遲。蝶鞍大小可無特殊垂體性侏儒癥,但鞍區病變者可有鞍上鈣化、蝶鞍擴大,骨質破壞。
4、性器官不發育,第二性征缺乏等幼稚癥表現,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可能輕度減退,對胰島素高度敏感。
5、血清生長激素水平低下,且對胰島素誘發的高血糖及精氨酸、左旋多巴、吡啶斯的明等興奮試驗無反應(低于5μg/L)。青春期后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
6、排除下列疾病:體質性青春期延遲、原基性矮小癥、兒童甲減癥、骨骼疾病(軟骨發育障礙、成骨不全)、營養代謝病、先天性心臟病、性腺發育障礙(如Turner綜合征)等所致的侏儒癥。
下一篇: 矮小癥門診專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