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傳承
跟時間賽跑
人們提到張普云,除了想到她是山東省眼科第一把手,再有就是她旺盛的精力。她一輩子沒睡過午覺,每天晚上都要看書學習到12點半以后,早晨照樣起得很早。
她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自己摯愛的醫學事業。
看了一輩子書
“我媽這一輩子就是看書、學習、工作。”在張普云家,一家人從沒有時間坐在一起聊聊天,關于母親的過去,孩子們都是在母親去世以后,從親朋好友點點滴滴的回憶碎片中,拼湊起來的。
上大學時,張普云得了結核病,經常咳嗽,為了不影響別人睡覺,晚上她一個人跑到走廊的椅子上睡覺。這是張普云的孩子們惟一聽母親說的關于她自己的事。
張普云的父親很早就從山東老家掖縣去了東北的齊齊哈爾,并在那里創建了產業,成為齊齊哈爾商會的會長。張普云從小生活環境優越,但這個張家二小姐從來沒有沾染上奢華的習慣,上學都是自己徒步來回。
家里的涼席邊磨破了,她坐在那里,一會就編好了,跟原來的一模一樣。孩子們笑話她,她也無所謂。
雖然生活特別簡樸,但買書從來不吝惜。四女兒楊俊同樣學的是眼科,有時候買書時,看到母親也有,就想共用一本書,“那看起來多不方便啊,還是一人買一本吧。”張普云總是這樣說。
大女兒楊競對母親愛看小說記憶猶新。“我在家有時候學習,常常上面放著教科書,下面就放著小說。父親看見后總是很生氣,他一輩子沒看過一本小說,覺得看小說太浪費時間了。但母親就很愛看小說,而且很跟潮流。我看到12點就困得不行了,她一高興能看到凌晨4點。”
楊競對母親旺盛的精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四本厚厚的《第三帝國》,她三個晚上就能看完。我睡覺愛做夢,她就說我睡得太多了。”一本厚厚的牛津字典,被她翻爛了,從頭到尾全是她做的筆記。
張普云從來沒有睡午覺的習慣,平時12點半以前,也從沒睡過覺,二女兒楊進回憶說,“我和她住在一起,經常睡一覺起來,她還是在那里看書,從來不知道累,跟超人一樣。”
張普云50歲開始學英語,雖然上大學時學過,但一直沒用,慢慢就放下了。后來她發現掌握一門外語的用處很大,就開始從新學。每天下了班,總是一邊做飯,一邊聽著收音機。“我們那時侯房間小,她有時候怕影響別人,就把收音機的音量開到最小,我們就笑話她說,你快鉆到收音機里去了。”楊競回憶說。
后來省立醫院有外國專家來進行業務交流,張普云不僅能跟外國專家直接對話,而且外國專家做了7個小時的手術,眼科的所有人最后都不得不從手術臺上退下來,只有張普云從頭到尾一直盯了下來。而那時侯,她已經是近70歲的人了。回家后,雖然累得腿抽筋,但張普云依然很興奮地說,“你看我身體還行吧!”
一直到張普云病重住院時,孩子們去病房看她,還被她攆出來,“你們都回去看書,別在這里浪費時間。”
楊進回憶說,“父母從來不計較生活,我同事家芹菜連絲都一根一根地摘出來,我們家吃土豆從來不削皮,母親有時一邊做飯還一邊看書。”
教授夫妻
張普云的丈夫是著名的兒科專家楊亞超,在山東醫學界,他們以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眾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