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傳承
忘記他,越來越困難
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有很多標準,比較樸素的又最接近本質的一條是“生前被感激,逝后被追憶?!眱r值分數與感激和追憶他的人數和感情濃度成正比。
一個名叫鄭元龍的人,去世已經16年了。然而,他曾經付出的溫暖還一直在很多人的手心里攥著,大家對他的感激還一直在心頭放著,甚至,他生前的故事,還在身后繼續延續著。
一個山東省立醫院起步發展時期的拓荒者中的要員,一個有高尚醫德和精湛技術的醫生,一個熱心負責無私模范的同事,一個用美德做遺產給孩子和家人帶來幸福的親人,這些內涵都集中在鄭元龍的身上,又散放在眾人的記憶中。一個好人,被人忘記,是多么的困難。
“不找到恩人鄭大夫,死不瞑目”
2000年11月28日,一個有關尋找救命恩人鄭大夫的傳奇故事終于畫上了句號。這一天,《當代健康報》為此專門舉行了答謝儀式,78歲的滕州趙憲穆老人后半生的一個大心事終于了結了。這位被趙憲穆牢記了42年,苦苦尋找了近20年的鄭大夫,就是鄭元龍。
故事還要從1958年說起。當時趙穆憲的妻子生下女兒不到一個月,被查出了乳腺癌。經過多方求醫,財盡力竭,終無效果。生活陷入極端困頓,母女二人危在旦夕,正值全家陷入絕境之時,遇到了巡回醫療的恩人趙大夫。鄭大夫檢查后,因當地無手術條件,遂介紹到徐州手術開刀,并叮囑抓緊辦理。趙穆憲夫婦反復商議,實在沒有能力撫養孩子,遂將幼女忍痛送人,再急籌辦住院之款。可是最后連路費都沒有湊夠,趙穆憲夫婦已經做好“在家等死”的打算了。
鄭大夫知道后很著急,“開始先把他自己帶的口糧(餅干)數斤,傾囊托出交給我,叫我回家先把已討舍給外村的幼女要回來,以此餅干做乳食,以養成人;繼而下決心,挽救我病妻危亡之命?!边@是駐扎在趙老記憶深處的一幕。為救治這個困危的病人,鄭大夫千方百計,后來在滕州人民醫院親自手術,并免去了一切費用,趙妻終于轉危為安了。趙憲穆一家感激涕零,“他大施高德,重施厚恩和仁術,換取來妙手回春,才除卻我病妻的危亡之路,挽回了我幼女的殘弱逃亡之微命,致使我正要奔定的死路又轉了回來,從此我們全家的生命才有了今天?!币驗楫敃r忙于救治病人,趙憲穆連鄭大夫的名字都忘問了,等想起此事,趙大夫已經隨巡回醫療隊走了。從此,這位不知姓名,不知單位的趙大夫沒入了茫茫人海,也成了趙憲穆的最大心事。
時間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期間趙穆憲對趙大夫的記憶和感情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時間越久,對鄭大夫的報恩之情越迫切。他一次次奔波于滕州和省城之間,尋找鄭大夫成為他生活中的主要內容,“不找到救命恩人趙大夫,死不瞑目!”。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趙老情真意切的尋人上訪信從省衛生廳轉到了《當代健康報》社。在媒體的努力下,憑著蛛絲馬跡,經過一波三折,那位在趙穆憲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上占據了42年的恩人鄭大夫終于找到了。遺憾的是,此時,鄭元龍已經去世多年,再也無法聽到那位感恩戴德的患者家屬憋在心里幾十年的“謝謝”了。
在趙穆憲老人確認之前,鄭的家人根本不知道這件事。對于鄭元龍來說,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也太正常了,根本沒有說的必要?!跋褛w老這樣比較極端的事不多,但是,爸爸被病人感激的事情很多很多。”鄭元龍的女兒鄭曉平說。鄭元龍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還特別為患者考慮,“爸爸那時候對患者特別照顧,只要能保證療效,藥越便宜越好,特別是對農村的患者,經常開藥的時候問人家‘幾分錢的藥行嗎’?!睂μ貏e困難的患者,善良的鄭元龍經常自己掏錢給他們。這樣的德醫雙馨的大夫,不知道要被多少人一直在心里默默惦記著感激著。
“甘為人梯,關心群眾,熱心助人”
尋訪鄭元龍昔日的印象,徐功立教授
上一篇: “醫生要有一顆仁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