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傳承
小女子
大人生
湯潔一輩子沒有做出太多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但在省立醫院,甚至整個山東省放射界,她的元老級地位是眾人皆知的。
如果單從名利方面講,湯潔身上缺少了許多耀眼的光環。但如果從為病人解除痛苦這個角度來說,湯潔并不輸給任何人。
采訪湯潔是一個艱巨而浩大的過程。86歲的她滿頭銀發,雖然氣色看上去很好,但是耳朵有點兒聾,再加上她那口標準的上海普通話,使得整個采訪變得相當有難度。
自從摔傷腿以后,湯潔在家里的行動也變得不方便起來,每挪動一步都非常緩慢。她右手握著拐棍,拐棍上掛著一個小布帶,里面放著急救藥品。即便這樣,遇到記者不懂,聽不清楚的詞兒,她仍會拿過記者的采訪本,很流暢地在上面寫下雋秀的字體。
湯潔雖然身著一襲布衣,亦高貴脫俗。即使倚靠在沙發里,腰桿也是筆直的,舉手投足間都像足了一個舊時代的大家閨秀。這讓整個采訪過程彌漫著柔軟、舒適和優雅的氣息,令人沉醉而被深深吸引。
山東放射界的元老
湯潔的優雅不僅寫在她的臉上,也滲透到了她的骨子里。她有著上海女子那種特有的小家碧玉的美。
1921年,湯潔出生在上海郊區一個書香門第家庭,父母都是老師。小時候的她喜歡安安靜靜地坐在一邊讀書。在松江女子中學讀完高中后,湯潔順利考入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上海中山大學醫學院,也就是上海醫學院的前身。大學期間,因為校方把七年的課程壓縮成六年,導致課程安排非常緊張,“整個大學六年的暑假全都在上課。”
當初父親讓湯潔選擇學醫時,只是抱著一個非常樸素的想法,覺得女孩子當醫生比較合適,而且醫生通常不會失業,連湯潔自己也沒有想到,她會從此為醫學事業奉獻出畢生的精力。
大學畢業后,湯潔被分配到上海紅十字會醫院,也就是現在的華山醫院,負責放射科的工作。雖然當時上海這樣知名醫院里的放射科,也只有一臺200毫安的X光機,但在那個年代,這已經算是非常先進的設備了。1950年,湯潔為了支援山東的醫療衛生事業來到濟南時,省立醫院還沒有專門的放射科,只有一臺30毫安的X光機。
剛來省立醫院時,湯潔帶著兩位技師開始籌建放射科。放射科剛開展工作時,工作條件非常艱苦,給病人透視時,要在一間密閉的黑屋子里。為了防止輻射,不管男女醫生,都要戴上30多斤重的鉛圍裙、鉛手套。在烈日炎炎的盛夏,鉛手套里常常能倒出汗水來。屋子里只能放一個洗臉盆,里面放一塊冰來降溫。
湯潔一來省立醫院就開始任山東醫學院X線診斷教研室主任。安排學校教學,編寫教學大綱。她還編寫了全國大專院校的通用教材《X線診斷學》。
“她是整個山東省放射界的元老,一來省立醫院就安排她當放射科主任。”楊貞振是湯潔的研究生,也是伴隨她工作時間最長的人。從1975年,到2002年,楊貞振一直和湯潔工作在一起。
湯潔指導楊貞振撰寫的論文“CT定向穿刺治療腦出血的研究”曾經獲得山東省科委三等獎。
“她是一個特別細心的人,我最初寫片子報告時,她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給我改。還要囑咐我平時該讀什么書。”
“她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每次我寫個診斷報告,她都要一字一句地改,有一個字寫錯了不行,前后順序顛倒了都不行。但她對下級大夫非常
上一篇: 讓發明走在世界前面
下一篇: “醫生要有一顆仁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