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動態
【媒體報道·海報新聞】林曉燕: 堅守方寸間,“精準”領航疾病診療
日前,大眾網·海報新聞策劃《學科帶頭人》視頻訪談欄目,用鏡頭與文字對話醫學大咖,見證學科發展。本期做客《學科帶頭人》視頻訪談的嘉賓是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病理科帶頭人、科主任林曉燕。
很多人對于病理科的認識是模糊的,甚至會與檢驗科混淆。而在醫學上,病理診斷被認為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病理醫生也被稱為臨床醫生的“高參”。作為大型綜合醫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之一,病理診斷的權威性決定了它在所有診斷手段中的核心作用。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病理科始建于1957年,經過近七十年的積淀和發展,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病理診斷機構,是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山東省醫師協會臨床病理科醫師分會掛靠單位。科室年外檢病例達100000余例,年會診量4000余例,病理診斷和病理技術水平在省內名列前茅。
專家名片
林曉燕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省立醫院病理科主任。
教育部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專家庫專家,國家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庫專家,齊魯衛生與健康領軍人才,第四屆省醫工匠,山東省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病理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肺癌多學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精準醫學分會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病理學分會胸肺學組副組長。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發表SCI論文30余篇,主編著作2部,發明專利4項。
細分專業,“金標準”精益求精
標本取材、石蠟制片、疾病診斷……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臨床診斷越來越需要精準可靠的病理報告,而不是通過主觀經驗做判斷。臨床醫生需要根據病理報告來決定治療方法、估計預后以及解釋臨床癥狀。因此,我國呼吸科專家鐘南山院士曾稱:“病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和醫院醫療質量的標志。”
“病理診斷是具有高級別循證依據的診斷,也稱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尤其在確定腫瘤良惡性方面具有權威性,精準的病理診斷是患者治療的前提和保障。”省立醫院病理科主任林曉燕表示,病理科同時也是橋梁學科,連接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
作為一個醫院發展不可或缺的科室之一,省立醫院病理科始建于1957年,其發展史也由此鋪陳開來。“經過近七十年的積淀和發展,病理科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病理診斷機構,是山東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山東省病理醫師協會掛靠單位。科室是國家衛健委(原衛生部)批準的第一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和遠程會診中心試點單位。”訪談中,林曉燕介紹道,科室人員結構合理,力量雄厚,現有工作人員63名,其中主任醫師7人,副主任醫師13人,主治醫師4人。其中,博士學歷27人,碩士學歷7人。現有規培帶教老師14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人,山東省齊魯衛生領軍人才1人,均具有豐富的病理診斷經驗和教學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省立醫院病理科學科建設立足于高起點、高標準和高水平,在人才建設、科研教學、臨床技術等方面,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子。“2013年為適應醫學發展的趨勢和精準診療的需要,病理科開始轉向亞專科病理建設。”林曉燕表示,目前,科室設置呼吸、消化、婦科、淋巴瘤、神經、頭頸、腎病、骨與軟組織等10余個病理亞專科,已成為省內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大型病理診斷中心。科室年外檢病例達10萬余例,年會診量4000余例,病理診斷和病理技術水平在省內名列前茅。“即使是復雜疑難外送會診的病例,我科仍憑借過硬的技術贏得了國內權威病理專家相同診斷結果的確認。”林曉燕說道。
此外,在完成臨床病理診斷工作之余,省立醫院病理科人員還承擔著多項科學研究工作,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15項,省級課題40余項,發表文章200余篇,申請專利10項。
方寸之間,彰顯大醫精誠
在醫院,病理科幾乎不與患者直接接觸,卻被稱為“醫生的醫生”“生命的法官”,他們透過顯微鏡從一張張切片中感嘆生死掙扎、喜怒哀樂,他們深知每個病理診斷都可能成為患者生命的轉折點或分水嶺。
病理診斷也被稱為診斷的“金標準”,那么其“含金量”到底有多重呢?“出現了哪一種病變,是炎癥還是腫瘤?腫瘤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是早期還是中晚期?病理診斷報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對疾病的最終診斷,直接影響著臨床醫師對疾病治療方案的選擇與制定以及預后的判斷。”林曉燕神情堅定地說,在理論上,病理學的診斷允許1%的誤診率,但是1%的誤診對患者個體而言就是100%的傷害,這樣的后果是難以接受的。
“我們簽下的不僅僅是我的名字,更多的是一位病理醫生的責任。”正因如此,為給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病理診斷,多年來,省立醫院病理科著眼病理標本規范化取材和顯微鏡下精準診斷,以此為重點不斷在相關技術領域進行探索,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較多實用的技術,為臨床病理診斷提供了更可靠的技術支撐。
“省立醫院病理科現在常規開展HE染色、免疫組化、特殊染色、分子檢測等項目,這些均為病理科最常用的診療技術。”訪談中,林曉燕具體介紹說,快蠟技術對于急性病例、手術病例以及需要快速確診的病例尤為重要,有助于早期干預和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肺癌基因檢測對于肺癌患者的精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率;PD-L1檢測是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于免疫治療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FISH技術可用于檢測異常基因,如乳腺癌中的HER2基因擴增,對于乳腺癌患者的精準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率;科室還開展了其他分子檢測技術,如肺癌、結腸癌EGFR、ALK、KRAS等基因突變等檢測項目,為這些腫瘤提供重要參考。
此外,病理科還開展了人工智能輔助病理診斷項目。這些項目的開展不僅提高了科室對于疑難病例的診斷水平,而且為疾病的臨床精準治療和患者獲益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并且緊跟國內外腫瘤診療發展的新進展,滿足治療需求。
長期以來,“談癌色變”是人們對于腫瘤持有的一貫態度。目前,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腫瘤已不是不可戰勝的疾病。作為臨床診斷的“排頭兵”,省立醫院病理科在腫瘤診療方面也不斷進行著科學研究和探索,并在各種實體腫瘤的預后模型判斷、腫瘤免疫微環境與腫瘤免疫治療的關系、腫瘤耐藥相關研究,以及人工智能診斷對腫瘤預后判斷的模型建立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下一步,病理科仍將繼續致力于腫瘤發生發展機制的深入研究。”林曉燕表示。
持續探索,引領區域學科發展
正如前文所述,精確的病理診斷對于患者疾病診斷及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空間地域、病理學發展不平衡等多種因素影響,許多患者很難獲得精準高效的病理診斷。
多年來,省立醫院病理科在遠程會診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并被認證為腫瘤病理省級遠程會診中心試點。“我科室腫瘤病理省級遠程會診中心成立于2015年,年會診量1000余例。遠程會診為患者提供了及時、準確的病理診斷結果,免除了患者長途奔波之苦。同時,遠程會診也提高了基層醫生的病理診斷水平,降低了誤診率。”林曉燕介紹道,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智慧病理將成為科室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建設數字化病理信息系統和人工智能診斷系統,實現病理診斷、教學、科研和管理的全面數字化。接下來,科室將推進科室信息化建設,持續開展遠程會診,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
病理醫生精確診斷能力,源于日復一日在堆積如山的病理切片中“摸爬滾打”所練就的“火眼金睛”。在這載玻片的方寸之間,考驗的是病理醫生的智慧;方寸之外,則是病理醫生深厚扎實的閱片功底和永不懈怠的學習勁頭。對于提高基層醫院病理科理論水平和診斷水平,省立醫院病理科也進行了有益探索。據悉,在醫師規范化培訓方面,省立醫院病理科是國家衛生計生委批準的第一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規培結業考試合格率一直維持在100%。通過為期3年的系統培訓,規培醫師可以掌握病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方法,為基層醫院培養大量病理人才,近年來,順利在省立醫院病理科完成規培結業人數40余人;在“慢病健康管理—癌癥篩查與早診”項目培訓班上,省立醫院病理科每年開展兩屆“慢病健康管理—癌癥篩查與早診”項目培訓班,提高基層醫生的癌癥篩查和早診能力;省立醫院病理科每年承辦一次山東省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學術年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授課,交流前沿的病理診斷知識、分享診斷經驗,幫助提高基層醫院的病理科理論水平和診斷水平。
談及未來,林曉燕躊躇滿志,“省立醫院病理科將不斷提高學科知名度和學科排名,打造國內一流的病理診斷專家團隊,建立國內知名的醫教研全面發展的病理診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