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動態
【省醫創新技術】微創治療,早期康復 我院骨關節科應用移植物內增強技術的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全內重建術治療ACL損傷
近期,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進行了2023年度技術創新獎和重大搶救獎評選。為讓社會大眾更深入、更精準地認識醫院優秀科室,展現醫院近年來疑難復雜疾病救治能力和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讓患者及家屬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快捷的診療服務,醫院將陸續推送相關獲獎案例。
35歲的李女士2個月前不慎扭傷左膝關節,受傷時自感關節脫位感,并聞及韌帶撕裂聲,隨后關節明顯腫脹伴活動障礙。約1周后李女士膝關節腫脹、疼痛明顯減輕,但快步行走時自覺膝關節不穩,無法跑步、跳躍。李女士到省立醫院就診,體格檢查左膝前抽屜試驗(+),Lachman試驗(+),軸移試驗(+),Lever sign test(+),側方應力試驗(-)。左膝關節MR見左膝前交叉韌帶撕裂,伴關節積液,股骨、脛骨骨髓水腫。根據患者體格檢查及影像檢查結果,患者診斷為“左膝前交叉韌帶撕裂”,需行手術治療。
根據李女士的傷情及病例特點,骨關節科楊光副主任醫師為其制定手術方案,決定行應用移植物內增強技術的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全內重建術(AIT+ internal brace)。術后第2天,李女士恢復良好,順利出院。術后李女士于門診規律復查,并遵醫囑逐步行膝關節功能康復訓練。術后2月膝關節活動度及行走步態基本正常,日常生活恢復至傷前狀態,并開始平衡及協調訓練,為恢復運動進行準備。
楊光,省立醫院骨關節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加拿大Western Ontario大學訪問學者。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運動醫學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兼青年學組副組長,山東省醫師協會骨科學分會肩肘學組副組長,山東省醫學會骨質疏松與骨礦物鹽分會委員。
擅長肩袖損傷,肩關節脫位,肩周炎,髖臼股骨撞擊癥,髖關節盂唇損傷,臀肌攣縮,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前交叉韌帶損傷,后交叉韌帶損傷,髕骨脫位,踝關節韌帶損傷,距骨軟骨損傷,肘關節僵硬,肘關節游離體,網球肘等肩、膝、髖、肘、踝關節運動損傷疾病的診斷與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發育不良,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等。
門診時間:
中心院區 周一全天 周日下午
東院區 周三下午
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損傷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膝關節韌帶運動損傷之一,可導致膝關節前向及旋轉不穩,影響膝關節運動功能,進而伴發半月板及關節軟骨損傷,最終導致關節退行性變,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關節鏡下ACL重建術是目前ACL撕裂治療的金標準,自體肌腱重建因其無免疫排異及疾病傳播風險,是較常采用的手術方式,但傳統重建技術多采取四股腘繩肌腱或骨-髕腱-骨作為移植物,存在手術創傷相對較大、供區并發癥多的缺點。省立醫院骨關節科楊光副主任醫師團隊應用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全內重建技術(All-inside technique,AIT)治療ACL損傷,該技術具有節約肌腱、固定可靠、保留骨量、保護骺板、減少術后早期疼痛、減少術后關節液滲漏等優點,并且通過在自體肌腱移植物內部增加內增強線帶(Internal brace),顯著升移植物早期強度,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康復訓練,取得良好臨床效果。
AIT重建前交叉韌帶具有顯著技術優勢,多數患者僅單獨取用半腱肌即可滿足移植物長度和直徑需求,所受醫源性創傷更小,并且通過保留股薄肌,患者可獲得更好的屈膝肌力。半長脛骨隧道可有效保留骨量并減少骨道擴大,有利于遠期翻修,且其隧道外口直徑僅為4mm,較傳統重建方式縮小50%以上,顯著減小對骨膜的侵擾,可減輕早期術后疼痛及關節液滲漏。此外,AIT技術能夠減少甚至避免對骺板侵擾,可用于青少年患者的前交叉韌帶重建。自體移植物雖具有良好的生物學特性,并可避免免疫排異及疾病傳播,但術后移植物需經歷重塑及再血管化過程,其早期生物力學強度會顯著降低,易因二次損傷導致移植物失效。移植物內增強技術通過在移植物內增加獨立張緊的高強度線帶,可有效提高移植物早期強度,有利于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訓練。通過AIT+ Internal brace技術,讓ACL損傷患者真正做到微創治療,早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