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引領
鏡中“心”世界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東院心外科成功開展全腔鏡心臟手術
近期,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進行了2023年度技術創新獎和重大搶救獎評選。為讓社會大眾更深入、更精準地認識醫院優秀科室,展現醫院近年來疑難復雜疾病救治能力和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讓患者及家屬享受到更加優質、高效、快捷的診療服務,醫院將陸續推送相關獲獎案例。
談到傳統心臟外科手術,給患者第一印象就是“開胸鋸骨”,胸部正中25cm左右的手術疤痕,給患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雖然傳統的心臟外科開胸手術,一直是治療心臟疾病的主角,也挽救了無數患者,但開胸手術所帶來的創傷大、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大、術后并發癥多、住院時間長等,也使不少心臟病患者望而卻步,胸前一道長長的手術瘢痕更是時刻提醒著患者手術經歷的痛苦。為了滿足患者對心臟手術的微創要求和美觀程度,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心外科王安彪主任醫師微創團隊在新技術“全胸腔鏡心臟外科手術”通過院內論證后,已成功開展13例全胸腔鏡心臟手術,包含5例房間隔缺損、3例房間隔缺損合并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合并三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換合并三尖瓣成形手術、1例粘液瘤摘除手術。此手術的開展,既是心臟外科全腔鏡手術由0到1的突破,也標志著我院心臟外科正式進入全腔鏡微創時代。
14歲的患者小剛(化名)患有先天性房間隔缺損,當地心臟超聲檢查示多發孔房間隔缺損,無法行封堵手術,但患兒正值青春期,對外貌非常看重,極度抗拒傳統開刀手術造成的大瘢痕,家長對此也是一籌莫展,后經多方打聽,慕名而來。
入院后,科室復查心臟超聲顯示多發孔房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較大且下腔靜脈無邊緣,無法行微創封堵手術治療,結合患兒自身要求,適合做全胸腔鏡下房間隔缺損修補手術。王安彪主任及鐘京濤、張杰醫生順利行胸腔鏡下房間隔缺損修補術,手術時間不到3小時,術中胸壁三個腔鏡孔切口均不到2cm,術中無輸血。患者術后2小時順利拔除呼吸機插管,術后第二天由心外監護室轉回病房即能下床活動,術后第五天順利出院。出院當天患兒家屬非常激動地握住王主任雙手,感謝王主任用精湛的技術在治療孩子疾病的同時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孩子進入校園后由于大疤痕不愿和同學交流。
全胸腔鏡心臟外科手術技術是把胸腔鏡的攝像頭通過右側胸壁上3個直徑不超過2cm的切口插入胸腔,通過股動靜脈切口建立外周體外循環,采集手術視野信號并傳輸到電視屏幕上為術者提供視覺視野,使用特殊的手術器械通過胸壁切口進入胸腔完成常規直視心臟手術需要完成的手術操作過程,達到手術治療的目的。
與常規直視心臟手術相比,該技術的優勢在于:(1)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能較大程度的減少手術本身對機體的創傷;(2)可有效保留胸廓的完整性,手術后的機體更易于恢復;(3)顯著減輕手術后的疼痛;(4)免于輸血;(5)明顯縮短患者在監護室的時間和整體住院時間;(6)切口美觀,生存質量高。全胸腔鏡微創手術患者比同期常規開胸心臟手術患者手術時間、體外循環轉流時間、升主動脈阻斷時間、手術病死率沒有顯著差異,術后呼吸機使用時間、平均心外科監護室停留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和住院天數明顯縮短,手術后引流量和主要并發癥明顯減少,術后無胸骨畸形及哆開發生,患者術后隨訪無殘余分流和明顯瓣膜返流,心功能明顯好轉。
與傳統正中開胸手術相比,全胸腔鏡心臟手術在取得相同手術效果的同時保留了胸骨的完整性,具有出血少,創傷小,住院時間短,功能恢復快,生活質量高等顯著優勢,住院費用無明顯增加。與機器人輔助心臟外科手術相比,該技術手術適應癥更寬泛,設備要求簡單,學習曲線短,易于推廣普及,可為患者節約大量治療費用,在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二尖瓣成形手術、二次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治療方面更能體現其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