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2023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說說細菌培養的那些事兒
大家都知道,當發生細菌和真菌感染時,需要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但為什么醫生要給我們進行細菌培養呢?
什么是細菌培養?
細菌培養是一種用人工方法使細菌生長繁殖的技術,是指將細菌接種于培養基,使其生長繁殖,培養出來的細菌用于研究、鑒定和應用。它是可以發現感染源頭的一種檢測方法,可以明確感染的致病菌,并且通過藥物敏感試驗判定哪些藥物對致病菌可能有效,有助于臨床醫生更好地對疾病做出判斷和治療。
為什么要進行細菌培養?
在復雜多變的戰場上,只有明確敵人是否存在、敵人的方位、數量和戰斗力,才能精準打擊敵人。狙擊手在危急時刻一槍擊中犯罪分子又不會誤傷無辜,全靠射擊的穩準狠。同理,抗菌藥物是醫生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武器”,武器用對了,才能治療疾病。細菌培養是感染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是醫生用對“武器”的依據。臨床上,每個人感染的細菌可能有所不同,而不同的細菌對不同的抗菌藥物敏感性不同;即便是同一種細菌,在不同人或不同感染部位,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也會有差異。醫生需要通過細菌培養明確感染是否存在,感染的病原體是什么,以及哪些藥物有效,才能知道該不該用藥,用什么藥,怎么用藥。沒有細菌培養結果就用藥,可能會有過度用藥或用藥不當的問題。
怎樣采集和運送細菌培養標本?
正確采集和運送細菌培養標本非常重要,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的關鍵步驟。留取哪個部位的標本,取決于醫生對感染部位的判斷。常見的細菌培養標本有:血液標本、尿液、糞便、痰及上呼吸道標本、穿刺液標本(腦脊液、膽汁、胸腹水等)、感染部位組織、濃液及創傷感染分泌物標本。所有標本的采集和運送,都有標準的操作規程,患者應配合醫生和護士的要求。比如,成人和體重36公斤以上的兒童,一般需要從左右肘部靜脈各抽取兩瓶血液分別進行需氧和厭氧培養;痰標本最好是早晨留取,用溫開水或淡鹽水漱口3次后,用力咳出深部痰液;尿標本則需晨起后仔細清洗會陰部和尿道口,留取中段尿進行培養。以上這些操作方法是為提高細菌培養的陽性率,減少其他非致病菌的污染。另外有一點特別重要,所有標本的采集都應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完成,否則有可能導致感染部位的細菌培養不出來。
明明我得的是肺炎或尿路感染,為什么要抽血做血培養呢?
當人體受到細菌感染后,在抵抗力降低的情況下即可發生局部炎癥。抵抗力繼續下降,或進行某些醫療操作時,細菌有可能由局部炎癥部位進入血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大量毒素,還可能隨血循環進入肝、腦等臟器形成膿腫或導致臟器衰竭,稱為膿毒血癥。膿毒血癥經常進展迅速且有致命性,不及時使用正確的抗菌藥物,往往會危及生命。這就是當我們雖然只有局部感染的證據,但同時伴有高熱、寒戰、低血壓或突發的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變化時,醫生給我們抽血做血培養的原因。
除了血液標本,手術切除的無菌組織、穿刺液標本都是對診斷感染價值非常高的標本。
如果細菌培養標本不能及時送到檢驗科,該如何保存?
所有采集的細菌培養標本都應盡早送到檢驗科微生物室,如果不能及時運送,應正確保存。否則,離開人體后,部分對生存條件要求較高的細菌會很快死亡。例如,血培養標本應室溫下保存,痰和尿標本應在4℃冰箱冷藏保存。
培養出來細菌,一定要用抗菌藥物嗎?
培養出來細菌,不一定要使用抗菌藥物,需要醫生根據癥狀體征、血常規、降鈣素原等化驗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培育出來的細菌是感染菌(導致感染的病原體)、定植菌(細菌在局部生長繁殖,但不是造成感染的原因),還是污染菌(采集、運送或培養過程中由于消毒不嚴格污染了環境中的其他細菌)。只有感染菌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需要注意的是,定植菌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也會轉化成致病菌,醫生應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做出判斷。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治療前病原學送檢率”是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目標之一。細菌培養對于提升治療效果、保證患者安全、遏制細菌耐藥有重要意義。您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