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蔣瑩告訴您:健康怎樣“吃出來”
在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和元宵節期間,人們得到了充足休息,“吃”字成為了節日主題,除了享受了饕餮美食之外,消化不良也可能會“摸上門來”。
那么,“消化”究竟是什么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蔣瑩解釋說,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變成可以被機體吸收養料的過程就是“消化”。也是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在消化酶作用下轉變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蔣瑩進一步解釋,消化不良是一種臨床癥候群,是由胃動力障礙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動不好的胃輕癱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質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中醫的“脘痞”、“胃痛”、“嘈雜”等范疇,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臟器,宜辨證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等法治療。
人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患上了消化不良呢?蔣瑩說,如果自己的腹部又堵又漲,甚至一些氣體進入口腔,就可以懷疑是消化不良的癥狀了。如何造成消化不良呢?蔣瑩認為,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腸部位的慢性炎癥,使食管、胃、十二指腸的正常蠕動功能失調。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長期悶悶不樂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胃輕癱則是由糖尿病、原發性神經性厭食和胃切除術所致。蔣瑩說,暴飲暴食、短時間內攝入過多食物,都會造成消化不良。
注重進餐和消化不良癥狀的關系有助于判斷分析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基礎,即是酸相關性疾病還是動力相關性消化不良。食物能緩沖胃酸,使胃pH值上升,因而能減輕胃酸刺激引起的癥狀。如患者空腹時上腹不適、疼痛或發脹,進餐后減輕,很可能是酸相關性疾病。如患者在進餐后出現上腹部不適、疼痛、早飽和上腹脹等癥狀,而空腹時無癥狀,或空腹時也有癥狀,餐后加重時,應注意有無過多或不當進食,以致出現胃消化負荷加重或出現不符合胃消化生理的情況。如無食物因素,上述癥狀可視為胃動力障礙相關性消化不良。
蔣瑩說,許多人認為,消化不良是“小事”,但如果不引起重視,這種疾病會引起“大毛病”,為了身體健康,應該杜絕暴飲暴食、不規律或者精細化飲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