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世界阿爾茨海默癥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杜怡峰談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的干預治療可以緩解病情進程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看著最親密的人,在眼前一點點地“消失”,自己卻無能為力。作為繼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癌癥之后,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阿爾茨海默癥,即通常所說的老年癡呆癥,不僅一點點地剝奪著患者的記憶和尊嚴,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養老負擔。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癥日,為增強大家對阿爾茨海默癥的認識,預防老年癡呆,今天,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杜怡峰為您講解阿爾茨海默癥。
致殘率第一的疾病
杜怡峰主任從事阿爾茨海默癥研究已有20年。“阿爾茨海默癥在我國俗稱老年癡呆癥,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據杜怡峰介紹,患上這種病,就像腦海中有了一個橡皮擦,擦掉了記憶,從最近的開始直到最久遠的。這個病與記憶等認知功能障礙所相伴的還有游走、多動、妄想、幻覺、抑郁、焦躁、易怒、失禁,最后喪失所有的記憶,無法行走直至死亡。
“目前來看,阿爾次海默癥是威脅老人健康的‘四大殺手’之一,致殘率能排第一,影響其實非常大。”杜怡峰表示,隨著病程的推進,重度患者生活往往無法自理。“這個病最早期的表現就是記憶力的下降,比如忘記東西放在哪里,正常健忘的話慢慢回憶能想起來,而這個病的患者一點都想不起來,就像抹掉了這段記憶。”如果進一步惡化,患者則會出現情緒的變化,比如愛發脾氣、抑郁;能力的下降,比如一些事情不會做了;精神性變化,比如覺得別人拿他東西,甚至與人發生沖突。
至于阿爾茨海默癥的具體發病原因,杜怡峰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病因,但主要分為家族性和散發性。“有些因素,像年齡增長、遺傳背景等我們沒法改變。”杜怡峰介紹說,除此之外,環境因素和教育背景也是主要病因。“像從事建筑行業或容易導致腦外傷的工作,作息不規律、大量飲酒和經常吸煙的人,都屬于高危人群;再就是文化程度低的人也容易得病,這與其認知儲備有關。
有數據統計,我國癡呆癥患者居世界首位,約占全球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萬新發病例。我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5歲及以上人群癡呆總發病率為5%左右,8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為20%。據此推算,我國老年人群中約有1000余萬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突破4000萬。而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癥協會發布的報告,每三秒鐘,全世界就會增加一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
養老照護的難題
以省城濟南為例,至2020年底,濟南市老年人口數將達180萬,占全市總人口的25%。毋庸置疑,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種與年齡有關的疾病正在給越來越多的家庭帶來困擾。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如何照護這些老人,就是當前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阿爾茨海默癥從我們身上奪去了比肢體、視力或行動能力更為寶貴的東西,它剝奪了我們的自我,首先是記憶和性格,然后是尊嚴。”對于業界流傳的關于老年癡呆癥的這種說法,杜怡峰也表示認同。“人沒了記憶是很可怕的,發展到最嚴重的時候,連吃喝拉撒都不記得了,甚至會自傷自殘,還會對他人造成傷害,而且還伴有精神癥狀,大哭大鬧大喊,晚上不睡覺……隨時都會發生致命的危險。”杜怡峰表示,對患有阿爾次海默病老人的照護,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病程的推進愈加困難,有很多病人家屬不得不請保姆或者干脆辭職照顧老人。既要承受慢慢被遺忘的痛苦,又要時刻照看老人,這對整個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問題。“有時候,一個中晚期的老年癡呆癥患者,一天需要三四個人來專門照顧,對于一個普通家庭而言,其壓力可想而知。”
不斷探索養護模式
“隨著全球人口的老齡化,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不斷趨于年輕化。”杜怡峰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早期的干預治療,對緩解病情進程能起到很大作用。“因為早發現、早篩查,找出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房顫、心功能衰竭等,可以早進行干預。”據杜怡峰介紹,對于早期的患者,可以通過認知訓練、飲食調整以及有氧運動等來進行干預。
但事實上,與高患病率相對的是,我國阿爾茨海默癥還存在低知曉率、低診斷率和低治療率的狀況。“因為很多人起初并不以為然,總以為是年齡大了的正常表現,而一旦意識到問題再到醫院就診時,就已經發展到中后期了,錯過了早期最佳的診斷和治療時機,延誤了病情。”杜怡峰的門診上,幾乎三分之一的就診者都是來看記憶下降的,但遺憾的是,其中大部分都是癥狀很明顯了才來的。“其實,只要一有記憶下降,無論輕重,都應該及早到醫院就診,以便及早做出診斷,究竟是良性的記憶下降還是惡性的記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