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省醫專家談健康】泌尿系結石那些事兒(三):胱氨酸結石的成因和防治
我國是世界上三大結石高發區之一,泌尿系結石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高達1%~5%。也就是說,100個國人中就可能會有5個人患泌尿系結石。結石發作時,患者大汗淋漓、輾轉反側、痛不欲生,那么泌尿系結石是怎么形成的?分為哪些種類?如何才能規范和預防泌尿系結石?近期,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陳修德、主治醫師陳少安將為大家普及“泌尿系結石那些事兒”。今天,給大家介紹胱氨酸結石的成因和防治。
陳修德
山東大學醫學博士,省立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擅長各種常見及復雜性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的微創治療。
陳少安
省立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從事泌尿外科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的微創治療。
省立醫院泌尿外科結石團隊
胱氨酸結石,是泌尿系結石中較為少見的一種類型,約占泌尿系結石的1%-3%,極易復發,預防不力的患者可能需要反復手術治療,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科室近日收治一位胱氨酸結石患者,結合該患者的診治過程,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胱氨酸結石的防治知識。
患者8年前因腹痛檢查發現雙腎結石、右輸尿管結石,曾于當地行體外碎石治療,未規律隨訪;后于2014年行輸尿管鏡取石治療;2018年行左側經皮腎鏡取石術,后復查殘石較多;患者9天前再次出現右側腰腹部疼痛,伴發熱,遂于當地治療,仍反復發熱,CT檢查顯示“雙腎結石、右側輸尿管結石并上游尿路擴張積水”。
患者入院后完善檢查,陳修德主任醫師選擇右腎中盞穿刺,建立F24標準通道,一期、單通道順利清除全部結石。
術前KUB平片
術前泌尿系CT(冠狀位)
陳修德主任醫師和陳少安主治醫師在術中
術后無管化、微創化處理
術中所取部分結石標本
術后復查KUB平片
結合該患者的診治過程和文獻復習,現將胱氨酸結石的成因和防治知識總結如下:
1、 胱氨酸結石的成因
胱氨酸結石在兒童時期就可以形成,20-30歲為發病集中年齡,男性和女性發病率基本相等。患者常伴有代謝異常,如尿酸代謝異常、高鈣尿等。該病屬于一種遺傳病,是由于先天性腎小管功能缺陷,使腎小管對胱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等重吸收不良,使排到尿液中的胱氨酸含量增加,尿中胱氨酸含量過飽和后形成胱氨酸結石。
2、 胱氨酸結石的臨床特點
1.胱氨酸結石形成于兒童,20~30歲是發病高峰年齡段。
2.多有反復排石史,結石表面呈光滑黃臘樣。
3.易形成雙腎多發或鹿角狀結石。
4.胱氨酸結石含硫量較高,同鈣石一樣屬X線顯影結石,只是結構較均勻,平片上似毛玻璃狀,顯影較含鈣結石為淡,靜脈尿路造影片上可呈負性充盈缺損。
5.結石多見于上尿路,偶見于下尿路。
6.尿中胱氨酸含量升高。
7.術后極易復發,可有數次手術史。
8.體外碎石不易粉碎純胱氨酸結石。
對于發病年齡較小者、反復排石者及體外碎石不易粉碎的結石,應想到是否為胱氨酸結石,應進行尿中胱氨酸測定,對排出結石應進行結石成份分析,以早日明確診斷。
3、胱氨酸結石的治療
1.體外碎石:對于較小的或混合胱氨酸結石,體外碎石的治療效果良好,但對于較大或鹿角狀純胱氨酸結石碎石效果欠佳。其原因是胱氨酸結石基質豐富,結構均勻而無沖擊波作用的界面。
2.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鹿角狀結石效果肯定,但殘余結石率較高。
3.口服藥物:堿化尿液和減少胱氨酸的排泄是藥物治療胱氨酸結石的重要環節。通過藥物來調節尿液的酸堿度,使其維持弱堿性(PH∶7.5~8),有利于增加胱氨酸在尿中的溶解度,可起到防治新結石的生成和溶解已有結石的作用。常用藥物有枸椽酸鉀、枸椽酸氫鉀等枸椽酸類藥物,以及碳酸氫鈉片。青霉胺片可以減少胱氨酸的排泄,使其在尿液中的濃度降低,也可用于胱氨酸結石的治療。
4、胱氨酸結石的預防
1.需要大量飲水以增加胱氨酸的溶解度,保證每天的尿量三千毫升以上,也就是飲水量至少要達到每小時150毫升。
2.需要堿化尿液,使尿液的ph值達到7.5以上。可以口服聚緣酸氫鉀鈉1-2g,每日三次。
3.飲食方面,飲食中的蛋氨酸在體內代謝后轉為胱氨酸,故胱氨酸結石患者應采用低蛋氨酸飲食。多攝入以蔬菜及谷物為主的低蛋白飲食,避免過多食用富含蛋氨酸的食物,例如大豆,小麥,魚肉,豆類和蘑菇等。低蛋白飲食可減少胱氨酸的排泄。
4.限制鈉鹽的攝入,推薦鈉鹽的攝入量限制在每天2g以下。
由于限制飲食大部分患者不接受,所以大量地、均勻地飲水是個行之有效的治療和預防胱氨酸結石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