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成功完成全省首例壓力導絲指導下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
近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血管外科聯合東院心外ICU成功為一名65歲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TEPH)老年患者實施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PTPA),這是我院首次應用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治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也是全省首例在壓力導絲指導完成的肺動脈球囊擴張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涉及血管外、心內、心外、呼吸、風濕免疫、重癥醫學等多個學科,此次手術體現了醫院強大的綜合實力及多學科協作能力。
65歲的常先生6年前先后兩次外傷后致雙下肢深靜脈血栓,雖然一直應用華法林治療,但抗凝一直沒有達標,3年前下肢靜脈血栓復發導致了肺栓塞。常先生感覺體力日漸下降,活動后胸悶氣短明顯。患者多方就醫,但癥狀沒有明顯改善。
2020年年初,常先生到省立醫院血管外科就診,行心臟彩超檢查,肺動脈收縮壓高達104mmHg。結合以往病史及CTPA結果,醫生診斷常先生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左側為正常人的CTPA,右側為患者的CTPA,患者肺動脈存在明顯“缺枝”的情況,特別是左肺下葉幾乎沒有血流灌注,主肺動脈增粗,肺動脈迂曲。)
以往此類患者隨著肺動脈壓力及阻力的增高,右心功能日益惡化,生命岌岌可危。現有的多種肺動脈高壓靶向藥物僅能部分延緩疾病進展,且價格高昂,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改良的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給這些患者帶來了希望。
5月15日上午,在東院介入診療科護士長孫琳琳、技師張帥和護士廖亞軍的積極配合下,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十一帶領副主任醫師孔祥騫、東院心外ICU主治醫師張明偉成功為常先生實施了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同時應用壓力導絲技術和動脈血流儲備分數指導,既開通了血管又成功避免患者術后肺水腫的發生。
經球囊成形后,常先生肺動脈血流明顯改善,并且肺靜脈回流良好。動脈血流儲備分數(FFR)由術前的0.16提升到0.64。壓力導絲的指引使球擴效果良好,肺動脈功能已恢復,術后復查CT患者雙肺無水腫。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TEPH)是肺高血壓的特殊類型,是以機化血栓堵塞肺血管、肺血管阻力進行性增高導致右心衰甚至死亡的疾病。它是肺高壓中少數幾個可以通過手術治愈的疾病。肺動脈內膜剝脫術和肺動脈球囊擴張術是解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兩種有效治療手段。肺動脈內膜剝脫術手術適合肺動脈主干及段以上肺動脈病變的CTEPH患者,因操作難度大、手術風險高等因素影響,普及困難。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PTPA)創新性的把介入球囊擴張技術引入到肺動脈,為部分不適合行肺動脈內膜剝脫術的CTEPH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但因對肺動脈球囊擴張的把握程度問題,術后肺水腫發病率高。改良的經皮腔內肺動脈成形術成功引入冠脈壓力導絲技術和動脈血流儲備分數,既開通了血管,又能做到適可而止,避免了肺水腫的發生。
由于該方法治療微創,股靜脈僅有直徑3mm的穿刺點,術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常先生術后恢復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
近年來肺動脈高壓成為臨床的熱點,東院心外ICU主治醫師張明偉于2018年赴北京阜外醫院學習肺動脈高壓的診治,進修結束后在我院開展肺動脈高壓的規范化診療,在肺動脈高壓診斷、鑒別診斷、藥物治療及肺血管介入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作為全院VTE(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控的領軍者,血管外科主任吳學君從學科建設的全面性及亞專業布局出發,努力提高VTE診斷治療的廣度和深度,選派副主任醫師孔祥騫到阜外醫院肺血管疾病診療中心進修學習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自此形成了從靜脈血栓的預防治療,到肺栓塞防控與管理,再到慢性肺高壓的隨訪與治療全方位的治療體系。這種體系的建立使VTE患者能夠得到從輕癥到重癥,從急癥到慢癥的全時程、多角度的立體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