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媒體報道】長期咳憋喘 警惕慢阻肺 ——訪山東省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李道衛
醫師簡介:
李道衛,醫學博士,山東省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第一屆青年委員,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青年學組秘書,省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青年委員、省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青年介入診療委員會委員、省醫師協會變態反應學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醫師協會中醫醫師分會肺系病委員會委員。從事呼吸臨床工作10余年,主要從事慢性咳嗽、哮喘、慢阻肺、肺部感染、間質性肺炎及肺癌等常見呼吸系病的診治工作。擅長肺部感染的診治、支氣管鏡及內科胸腔鏡。
2017 年統計數字顯示,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共 3.84 億, 每年有高達 317 萬慢阻肺患者死亡。而最新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慢阻肺已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是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那么,應從哪些方面入手防治慢阻肺呢?帶著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山東省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李道衛。
正確甄別很重要
據李道衛介紹,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性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慢性咳嗽通常是慢阻肺最早出現的癥狀,最初咳嗽可以是間歇性的干咳,逐漸展為持續性咳嗽。此時往往被誤診為支氣管炎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主要癥狀,典型的慢阻肺患者將其呼吸困難描述為呼吸費力或胸部沉感,伴有喘息。長期呼吸困難還會導致活動受限或焦慮等精神癥狀。
“慢阻肺分為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多于冬季發病。很多老年人一到冬天就咳嗽喘息,往往被當成‘氣管炎’治療,這部分患者應進行肺功能和胸部CT檢查,明確是否患有慢阻肺。”李道衛表示,慢阻肺目前比較明確的病因有吸煙、取暖材料和烹飪所產生的煙霧、職業粉塵暴露物及先天性因素等。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而吸煙者、長期暴露于有毒、有害氣體和長期接觸粉塵顆粒的人群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如車工、銑工、木工、礦工等。另外,長期使用柴火、草等生物燃料的人群會吸入大量的煙霧,長此以往容易患慢阻肺。
科學用藥是關鍵
李道衛表示,科學的肺康復治療可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難,提高生活質量,增加活動耐力。慢阻肺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教育、病情評估、藥物治療、肺康復治療等。患者教育包括慢阻肺防治知識宣教、指導戒煙、脫離污染環境、吸入裝置應用指導等;病情評估是對慢阻肺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急性加重風險的全面評估,主要評估內容包括肺功能異常的存在和嚴重程度、患者癥狀的當前性質和程度、惡化病史和未來風險、合并癥等;藥物治療主要是吸入藥物,目前臨床常用的噻托溴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等。
“需要提醒的是,慢阻肺患者一定要在呼吸科醫生指導下規范長期吸入藥物治療,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或減量。”李道衛表示,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長期規范吸入藥物治療是慢阻肺規范治療的基石,能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臨床癥狀,減少急性加重的發生,從而避免肺功能的急劇下降。很多患者在癥狀緩解之后自行停用吸入藥物,這是不正確的。自行停藥會導致治療不連續,增加急性加重風險。此外,不少慢阻肺患者長期口服激素或茶堿片,這是指南和專家不推薦的治療方法。長期口服激素會導致慢阻肺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細菌、真菌等病原體。
肺功能檢測需重視
李道衛提醒,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必備條件,也是病情評估的重要依據。國內的許多呼吸病專家好多年前就開始呼吁,像量血壓一樣測肺功能,把肺功能檢測納入到常規的健康查體中。尤其是年齡在40歲以上、吸煙且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難者,非常有必要進行肺功能檢查。這將大大提高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早期診斷率,繼而得到規范有效的治療。
在李道衛看來,戒煙是慢阻肺預防和治療管理的重中之重。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戒煙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降低慢阻肺發病的風險,減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注射流感疫苗能夠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免疫力相對低下,是流感及重癥流感的高危人群。國內外指南及專家均推薦慢阻肺患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預防流感,以減少慢阻肺的急性加重。此外,慢阻肺患者應適當活動,及時增減衣物、經常開窗通風,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