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輝煌歷程】解放后山東省立醫院首任院長——開國少將宮乃泉
蘇應寬、蘇應衡、李兆亭、郭懋榮……這些耳熟能詳的醫學大家紛紛投入山東解放區的懷抱。從中牽線的關鍵人物,正是開國少將,我國著名醫學教育家、軍事醫學家、戰傷外科專家,山東省立醫院首任院長宮乃泉先生。
60多年后的今天,回憶起當年引導自己走上事業路的宮乃泉老院長事跡時,年過九旬的山東省立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季海萍老人,依舊充滿了深深的感情。
投身革命 培養數萬衛生員
1910年宮乃泉出生于營口市,1935年奉天醫學院畢業后到山東省鄒縣參加工作。后來,他設法找到了新四軍駐漢口辦事處,最終報名參加了新四軍。
1938年初,宮乃泉任新四軍軍部醫務主任。當時,軍醫處只有幾位醫師和10多位正規護校畢業的護士。而從8省14個游擊區集中起來約1萬人的游擊隊里面,更是只有少量的衛生員,且沒有受過正規醫學訓練。
宮乃泉意識到,這與將來部隊進入戰斗和擴軍的需要相差太遠,于是他召集游擊隊中的衛生員集中起來開辦衛生訓練班。后來,又抽調新參軍的中學生進衛訓班學醫。
1944年,宮乃泉任新四軍衛生部副部長。1945年,他組建了白求恩醫學院。學員大多是根據地高中畢業生和上海等地來的青年學生,前后共辦了3期,培養了一批高級醫務人才。他們在解放戰爭中成為醫療戰線的骨干,也是建國后國家衛生事業的中堅力量。到解放戰爭結束時,華東部隊已有衛生技術人員4萬余人,其中99%都是部隊自己培養出來的。
結緣山東 廣邀人才來助陣
1947年,宮乃泉接受上級任務,來山東領導醫療衛生工作。從此與山東結下了不解之緣。宮乃泉以和平醫院的名義,通過宋慶齡向“聯總”爭取到大量救濟物資。這批美式醫療裝備在很短時間就把和平醫院全部“武裝”了起來,大到藥品器械、鐵床、小到處方簽、奶粉。正是有了這些先進的物資,為醫院的后來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物資的問題暫時解決了,但是人才在哪里?1948年10月濟南解放后,百廢待興。“那時候,省立醫院外科只有3名大夫。”季海萍老人回憶說。
宮乃泉深知人才的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團結人才、搜羅人才上。他親自給大洋彼岸的美國華人醫生去信,邀請他們回國工作。一批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醫學專家陸續回國,來到了山東醫學院工作,其中有計蘇華、周廷沖(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黃翠芬(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紹謙、張煒遜、邱立崇、王培仁、孫桂毓、傅曾矩、楊亞超等。
他多方鼓動很多上海進步的優秀醫學人才支援當時比較落后的山東解放戰區,包括蘇應衡、蘇應寬、李兆亭、郭懋榮等知名專家,涉及婦產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各個科室,迅速組建起基礎臨床各教學、科研學科專業,使學校在短期內初具規模。宮乃泉部長是一位非常有威望的人,“只要他動員的專家,基本都來到了山東。”
季海萍老人回憶道,“1952年,我從上海醫學院剛剛畢業,宮部長對我說,你學麻醉的,去山東支援當地的醫療衛生發展吧,我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打了個紙箱子就來到了山東。”在季海萍的心中,宮乃泉部長亦父亦兄,加之她本身也是一名黨員,思想進步,愿意到落后地區。直到如今,90多歲高齡仍奮斗在醫學一線,堅持坐診,被親切地稱為“季奶奶”。
直到后來,宮乃泉調任上海,不久又奉命組建了解放軍醫學科學院,并擔任首任院長。他與山東的淵源也暫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