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醫者初心】山東省立醫院:急救醫生的“十二時辰”
編者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開展。“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為民服務解難題。黨員醫者,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黨員群體之一,他們在生死面前分秒必爭,竭盡全力為每一位患者解除苦痛。
在山東省立醫院,一位位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黨員醫者,共同書寫著百廿省醫的輝煌。他們守住初心,肩負使命,在生死面前分秒必爭,在危機關頭永不言棄;他們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他們以患者為中心,精勤不倦,解除難題,為患者健康全心服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開設“初心”系列策劃,通過連日的蹲點采訪,講述幾位省醫黨員醫者代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大醫精誠的信仰,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初心和擔當。
如果說醫院是救死扶傷的戰場,在急救中心,醫生每一個決斷,都決定著患者生命的走向,也考驗著每一位黨員醫護人員的責任擔當和每一位急救醫生的醫術仁心。記者通過連日蹲點旁觀,記錄山東省立醫院內科黨總支第十一支部書記、急診內科副主任周軼的“十二時辰”,也記錄下了他承載醫者責任的那份不變“初心”。
01、敬畏生命::再晚半小時,一條生命就沒了
7月8日19點,在山東省立醫院急救中心,劉月英不停地按摩著劉瑞杰已經醬紫的四肢,突然的病情惡化,讓她有些迷茫而不知所措。眼前的劉瑞杰插著尿管,身體焦躁的扭動著,咬破的舌頭濺出的血在衣服上清晰可見。當天一早,因為當地醫生的一句“無法救治”,劉月英和家人從鄒平驅車趕到這里,劉瑞杰幾度停止了呼吸心跳,是醫生們一輪輪心臟復蘇把他從死亡線上一次次拉了回來。
“鎮定,力度還不夠。聽一下肺里什么情況,盡量不要出現肺炎,不然會前功盡棄!”周軼剛結束了當天的門診,快步走到重癥搶救室,一手接過聽診器放在劉瑞杰胸前。肺里的聲音傳到周軼耳中,就像是開鍋了的沸水一般:“雙肺滿布啰音,約胸片,清一下氣道,護士吸痰,快!重點盯這個病人,避免出現二重感染,搶救成功率會更大一些!”周軼語速有些急促,“血濾、營養支持要保證,電解質不穩,血濾跟不上,突然心跳停止搶救起來難度會很大。”
四年前,劉瑞杰在山東省立醫院更換了瓣膜,最近半年卻沒有規律服藥,更沒有復查,心衰導致他出現急性腎衰。周軼坐鎮指揮著,終于暫時穩住了劉瑞杰脆弱的心臟。對他和他的急救團隊來說,讓劉瑞杰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這是省內頂尖的急救平臺,凝聚著無數危重患者的希望,如果在這里沒有得到及時救治,那患者很可能再沒機會。
“彌漫性腎損傷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判斷病情,突然回頭給圍在身邊的醫生說:“叫口腔科,把血止住,抗凝不達標多久了?關注指標,抓緊開始床邊B超,看看二尖瓣,聯系床邊超聲,務必要搞清楚瓣膜情況,病人要24小時觀察情況!”此時是8日20點,劉瑞杰即將開始最重要的“十二時辰”,任何一點細微的變動,都會影響他的生命走向。
這樣情況危急卻有條不紊的搶救,對周軼來說,早已成了家常便飯。十幾年前周軼還是主治醫師的時候,接診到一位年輕女子。癥狀就像是普通腹痛,他卻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了“宮外孕”的影子。很快女子就出現宮外孕大出血,緊急輸血五六千毫升。周軼回憶說,再晚半個小時,就無力回天了。
從那時起,周軼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每當穿上白大褂,他更加小心地對待著每一個等待救治的生命,這是他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者最初的信念。
02、對患者負責:反復勸說患者及時接受介入治療
“敬畏生命”的信念也敦促周軼不斷提高著自己的醫療水平,更加精準做出急癥判斷。
周軼正在給患者看片子
“我不想放,放了支架人就不好了。”一周前,71歲的劉廣平突發心梗,周軼及時的溶栓治療保住了他的生命。周軼初步懷疑劉廣平血栓的位置在主干血管,仍然有再度堵死的風險,可進一步的介入治療受到劉廣平和家屬的抵觸。
“血管堵住的原因,得做個冠狀動脈造影來揭曉答案。這就好比是樹干,我們要看看哪個分支出了問題。”周軼收起了剛才在重癥搶救室的急迫,晚上8點半,他來到病房,邊比劃邊笑著對劉廣平和兒子劉旭說:“你看老爺子雖然70多了,身體狀況卻很好,否則心衰氣短了,咱以后就不能再跳廣場舞了。”
一句話逗笑了還有些緊張的父子倆,這已經是周軼第四次與家屬談話。9日上午10點半,劉廣平被家人送入介入診療科。周軼穿著將近20公斤重的鉛防護服進入導管室,當造影劑緩緩注入冠狀動脈,連接心臟的幾根重要血管清晰的呈現在電腦屏幕上:“必須做介入治療!”
但劉廣平和家屬仍然猶豫。周軼有些著急了,躺在手術臺上的劉廣平,病情可能在瞬間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
“你看,這是心臟最大血管分出來的最主要的一根血管,它堵了,要么搭橋要么介入治療。”周軼指著造影圖像,用對方盡可能聽得明白的話語,跟劉廣平的兩個兒子解釋道,狹窄已經達到90%以上,不能再等,要是等完全堵住了再處理,即使成功也會留下氣喘的后遺癥。
劉旭猶豫不決,轉身再跟家人商量起來。周軼跟剛趕來的家屬再次解釋介入治療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反復規勸了十幾次后,三位家屬被周軼說服簽了字。他再次走進了手術室,一個小小的支架被放置到劉廣平的血管中,干癟的血管充盈了起來。十幾分鐘后,埋在劉廣平血管里的“危險地雷”被拆除了。
周軼連一口氣都沒法喘勻,又要開始新的介入手術。當天他的手術日程里安排了13臺,這背后是13個家庭的疑惑和希望和13場不同的拉鋸戰。車禍受傷、喝農藥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的危急重癥患者病情的瞬息萬變,急救中心的家屬往往處于崩潰邊緣,有時無法理性,甚至失控......
這些周軼都遇到過,他總是開玩笑說,急救醫生除了醫術,還得具備有人文哲學的思想,在最短的時間做通家屬工作。他還總結出了自己的“談判藝術”,讓家屬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治療方案,提高溝通效率對于生命的救治非常關鍵。任何困難都阻擾不了他最初的信念:救命。
03、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差點被父母放棄的他,活下來了
7月9日晚7點,結束了一天手術的周軼又來到搶救室,之前劉瑞杰的心腎功能持續惡化,室顫一波波地襲來,升壓藥和強心藥,不斷注入他的體內。
“一定得救。”劉月英臉上透露著堅毅,家里只有幾畝地,兒子才剛開始工作,她已經開始準備再次向親戚借錢。“回去把醫保手續走一走,可以報銷一部分費用。”周軼努力平復著語氣,又繼續指揮著急救醫生,搶救著已經失去意識的劉瑞杰。
不到最后一刻,決不能放棄一個病人,這是周軼最為堅定的初心。
周軼又想起了那個瘦小的身影,那是一個剛上初一的孩子,被送進急救中心的時候,跟現在的劉瑞杰一樣,因為重癥心肌炎失去了意識。在周軼和團隊的搶救過程中,孩子心臟驟停了五次,周軼左手按壓著孩子心臟,右手調著起搏器,一次一次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反復的搶救讓孩子父母瀕臨崩潰,他們流著眼淚說:“大夫,這個孩子俺們不要了吧,你們別救了。”周軼一邊搶救一邊反復對他們說,孩子是有希望的,把病癥救治的數據一一列出來給他們看,勸說孩子父母再堅持一下。
孩子的父母終于被打動了,借錢為孩子安上了起搏器,如今孩子已經上初三,每次來復診,孩子父母都會叮囑他,你這條命,是周叔叔救回來的。
沒有任何一名醫護人員不想讓每一個生命好好活下去。年過九旬、肺部嚴重感染的老人;嚴重心梗,除顫100多次的患者,周軼都拼盡全力地搶救回來。
周軼正在做手術
深夜,急救工作仍然在進行,手術室進進出出的身影,都在跟死神搶著時間。9日深夜23點,周軼得到了讓他最欣慰的消息——劉瑞杰的尿袋鼓了起來,有尿了!這意味著他的腎臟開始運作了,終于贏得了一線生機。
此時,距離周軼的搶救已經過去了不止24個小時,他終于感到了疲憊。當他走出急救中心,緊繃的弦放松下來,突然想起今天又錯過了與家人團聚的晚飯。多年來,一有急診周軼就爽約了家人的陪伴,有時終于抽出時間要陪家人孩子出游,卻在出門的那一刻接到急診室的電話。而家人也早已習慣了,一句云淡風輕的“去吧”,給了周軼莫大的支持,也讓他有著難以抹去的愧疚。
“但每次拼盡全力救回一條鮮活的生命,那種從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周軼說,這是他在那條最本真的道路上走下去最大的勇氣。
04、初心的傳承::黨員醫者的“十二時辰”還在繼續
7月11日一早,周軼又聽了一下劉瑞杰的肺音,已經有明顯好轉,他拍了拍患者的肩膀,插管的患者能做出反應了。“預計再有三五天時間,患者就能轉到普通病房了。”周軼給出下一步的詳細治療方案,盡全力讓患者盡快好轉。
如今,劉廣平康復出院了,13床又收治了新的病人,劉瑞杰順利轉到了普通病房,再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周軼的下一個“十二時辰”,依舊等待在眼前。對于周軼來說,醫生并不只是救死扶傷,而是要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這盒藥貴一些,但是省事,這個稍微便宜一點,但是需要定期復查,你決定一下,看哪個適合你。”在門診上,等待周軼的患者已經排滿了整個下午,但每個患者問診的時間卻很長。從身體情況,到家庭背景,再到生活習慣,不同的患者周軼給出不同的治療計劃。他最擔心的是,醫生全力將患者救治成功后,患者卻因為各種原因終止了自己的生命。
在從醫的二十年中,他并不是沒有過遺憾,他還清晰記得那位因為突發心梗緊急送來中心的六旬老人。周軼吃住在科室,連續搶救了五天五夜,每次老人醒來,都會握著周軼的手說:“謝謝,你們辛苦了。”但最后老人還是走了。
等送走了家屬,周軼找了一個安靜的角落流下了眼淚。從那天起,他真正理解了“偶爾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句話,每次看到類似的病人,都會想到那位老人:如果前期管理更好一些,老人就不會走得那么匆忙。這讓他更加用心去敬畏每一個搶回來的生命,不要重演遺憾。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生,不僅也著眼于患者當前的治療,而是要看一個長期的規劃,這樣才是對病人負責,對生命的負責。”每次有新的實習醫生到急救中心學習,周軼總會這樣說。
黨員醫者使命的傳承,還在繼續著。
(文中部分患者家屬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