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濟南時報》14歲姑娘還尿床?家長不知這是病
14歲的小姑娘小玲(化名),每晚還會尿床,家長叫也叫不醒,經專家診斷,原來是“原發性尿床”,是一種疾病。16日,山東省立醫院專家團隊開展“干尿行動”義診,很多5歲以后的孩子仍受尿床問題困擾,很多家長卻對于這樣的兒童夜遺尿癥有誤解,不認為是疾病。專家表示,其實5歲以上兒童只要平均每周至少兩次不自主排尿并持續3個月以上,就應該尋求醫療幫助。
尿床的孩子擠滿了義診現場
“醫生,我女兒14歲了,每晚還是尿床。”帶著孩子,一位母親憂心忡忡。醫生詳細詢問,這位叫小玲的孩子常常在睡眠中叫不醒,睡前愛喝水,初步確定是一種“原發性尿床”。
義診現場,數十名家長帶著孩子排隊等待咨詢。“這并不意外,我們醫學上成為兒童夜遺尿癥,很多家長此前并不認為尿床是種疾病。”山東省兒童夜遺尿癥協作組組長、山東省立醫院兒腎科主任孫書珍表示。
據統計,大約有16%的5歲兒童、10%的7歲兒童和5%的11-12歲兒童患有夜遺尿。其發病機制十分復雜,涉及中樞神經系統 (若干神經遞質和受體)、生理節律 (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亂以及遺傳等多種因素。
“5歲以前,孩子泌尿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尿床,但5歲以后夜間頻繁尿床,就成為一個問題。”孫書珍說,家長們并不常隨意討論孩子的尿床話題,其實很多孩子受此困擾。對兒童夜遺尿癥,國內曾缺乏統一、規范的診療標準,導致一部分兒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
2014年,《中國兒童單癥狀性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指出,兒童夜遺尿雖不會對患兒造成急性傷害,但長期夜間遺尿常常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較大的疾病負擔和心理壓力,對其生活質量及身心成長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5歲以后孩子總尿床或是一種病
如何區別生活習慣導致的尿床和疾病導致的尿床?孫書珍解釋,兒童尿床分為原發性尿床和繼發性尿床。
診斷要點包括:患兒年齡≥5 歲 (5 歲作為判斷兒童夜遺尿的年齡標準雖帶有一定主觀性,但其卻反應了兒童排尿控制能力的發育程度);患兒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 次,并持續 3 個月以上 (疲勞或臨睡前飲水過多而偶發遺尿的兒童不作病態);對于大年齡兒童診斷標準可適當放寬夜遺尿的次數。
臨床上,需對患兒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以排除非單癥狀性夜遺尿以及其他潛在疾病引起的夜遺尿,如泌尿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并指導臨床治療。繼發性尿床是由于神經、內分泌、腎臟等器質性問題造成。而排除繼發性之后的原發性尿床具體病因未明,和遺傳因素、睡眠覺醒障礙都有關。
“剛才義診中,就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睡眠中叫也叫不醒,很多孩子學習受到影響。”孫書珍說,遺傳因素影響也很大,臨床顯示有家族史,如果父母小時候都尿床,孩子發病率是正常的11倍,父母其中一人小時尿床,孩子發病率則升高5至7倍。
家長別忙著指責 2%的成人也會尿床
“孩子一旦尿床,很多家長會指責孩子,這是錯誤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孫書珍說,家長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尿床原因,并尋求醫學上的幫助。
盡管人們認為,隨著年齡成長,孩子就會不再尿床,其實一些尿床癥狀可能持續到成年。據統計,兒童夜遺尿雖然每年有15%的患兒可以自然痊愈,但約0.5%-2%的患兒遺尿癥狀可持續至成年期。鑒于此種情況,專家提醒家長,兒童夜遺尿一經確診需盡早進行治療,勿采取“觀望”態度。
“治療上,國內的兒科專家也達成共識。”孫書珍說,首先是基礎治療,有兒童夜遺尿的孩子,家長要保證孩子睡前2小時不要喝奶、喝水。關注孩子的排便問題,有些孩子因便秘導致尿床,同時家長記錄排尿日記,不責備患兒,建立鼓勵機制。
臨床上一些孩子檢查會發現缺少“血管加壓素”,這種物質會告訴腎臟少產生尿液。因此,需要去氨加壓素治療。同時,有些孩子需要使用一種遺尿報警器參與治療。
“我們發現,有些尿床孩子心理壓力大,自尊心受損,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孫書珍說,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和醫生一同幫助孩子恢復健康。
(記者李永明 編輯孫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