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山東商報】ICU里的紙短情長
身患白血病,又遇嚴重感染,濟南的王先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住進ICU。惶恐、焦慮、不安……巨大的心理壓力一度讓他處于崩潰的邊緣。在他最難熬的日子里,是妻子寫下的一張張卡片陪著他,給了他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文/圖記者劉慶英
徐女士寫給王先生的傳聲卡,正是這一張張愛的卡片給予了王先生康復的信心。
身患白血病又遇重感染
王先生今年37歲,夫妻感情和睦,兩個孩子乖巧懂事,一家人和樂融融。然而,多半年前,王先生被查出患上血液病。
去年8月,王先生突然鬧肚子,去醫院檢查發現血小板低,只有50多個單位。王先生的妻子徐女士說,在醫生的建議下,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王先生被確診為白血病前期。“跑了很多地方,都說沒有好的辦法來阻止病情的發展。”
王先生跟弟弟配型很成功,但就在大家忙著為王先生做骨髓移植手術時,他突發感染,右胳膊腫得抬都抬不起來。“因為病情太復雜,顧到血液病管不了感染,治得了感染又兼顧不了血液病。”無奈之下,王先生住到了山東省立醫院外科ICU。
記者見到王先生時,他的病情已經好轉,感染控制住了。回想起剛住院時的情形,王先生直言那是最灰暗的日子。“感染太嚴重,不僅胳膊活動受限,站都站不住。”護士長韓瑜介紹,感染一旦進入到血液里,會導致全身器官衰竭。而王先生也知道,對于身患血液病的自己來說,感染更是致命的。
小卡片成了心理支撐
“早上好,新的一天開始了,你一定要加油,戰勝病魔……”“早上好,你現在好點了嗎?我很想你,真的很想你,晚上在外邊陪了一夜,一直沒睡好,不知道你睡的怎么樣……”
這是徐女士寫給王先生傳聲卡上的內容,一張張小卡片,一行行娟秀的字跡,一句句樸實的話語,記載著徐女士的關心與牽掛,也是支持王先生堅持下去的動力。
ICU屬于封閉病房,為避免交叉感染,家屬每天只有下午半個小時的探視時間。為了能及時了解王先生的病情變化,也為了給他加油鼓勁兒,自從住院后,徐女士每天早上都會給王先生寫小紙條。“讓護士送進去,讀給他聽也好,他自己看也行,讓他知道我們都在外面等著他,讓他不要放棄。”徐女士說,“一開始寫在紙條上,后來寫在科室里準備的傳聲卡上。”
一天一張,王先生住院半個月來,王女士寫的傳聲卡已有厚厚一沓。記者看到,小小的傳聲卡上記載著的,有對王先生的鼓勵與期望,有家里的日常生活場景,有孩子的成長與想念,有家人的支持和關愛……
“談戀愛的時候都沒寫過這么多情書。”王先生手里拿著妻子寫的傳聲卡,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而正是這些小卡片成了他灰暗日子里最大的心理支撐。“護士幫我把卡片貼在床頭上,心情不好時就看看,知道家人都在等著我,就覺得有盼頭,有堅持下去的理由。”
擦干淚水把笑容留給丈夫
“我想爸爸了,真的很想他……”兒子的一句話,曾讓徐女士瞬間淚崩。那一刻,自從丈夫住院后一直在硬撐著的徐女士終于撐不住了。不知道未來結果會怎樣,徐女士說自己心里也充滿了恐懼和擔憂,“只能硬撐著。”因為她明白,假如自己精神上先垮了的話,王先生肯定支撐不下去。
王先生是個很細心的人,有時候心思會比較重,他一度曾想放棄治療。“覺得自己病危了,與其躺在病床上,不如出來陪陪我和孩子,怕以后沒時間了。”為此,徐女士沒少勸導他。那時候,徐女士說自己在病房外天天哭,但每次探視時她都提前整理好心情。而半個多月以來,天天守在病房外面,對于徐女士身體上和心里的壓力,護理人員也都看在眼里。“你媳婦把一天的笑容都給了你。”ICU病房里,護士長韓瑜跟王先生開玩笑說。
其實,對于妻子的付出與壓力,王先生心里也跟明鏡似的。他曾給徐女士寫過一張卡片,除了報告自己病情好轉之外,一句“老婆你辛苦了”,道出了他對徐女士的感謝和感激。“都在心里,不用說太多。”一向不善表達感情的王先生說,平淡日子里患難與共,生死相依,足夠他好好活下去。
記者手記
見字如面尺素傳情
“短短30分鐘的探視時間遠不能緩解門里門外的焦慮與惶恐,不夠表達親人間的期待與關懷。但一張小小的傳聲卡,把心里想的、不好意思當面說的,統統寫下來,卻能給門里的患者帶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和希望,也能給門外的家屬捎來足以長舒一口氣的定心丸。”山東省立醫院外科ICU護士長韓瑜說,這正是設立傳聲卡的意義所在。
在眾多的傳聲卡中,有一張寫給護理人員的,代表了所有患者家屬的心聲。“我爸爸術前就比較緊張,醒來見不到家人應該會更緊張,加上痛苦,麻煩您耐心解答他的問題……辛苦您了,千萬別不理他……”護士長韓瑜說,其實,這也是她們當初設立傳聲卡的主要原因。ICU屬于封閉病房,家屬和患者之間見面不方便,雖然護理人員可以幫忙傳達,但有時候也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用傳聲卡,家屬和患者可以想寫什么寫什么。”
平日里很多人不善于表達對家人的愛意,“我愛你”“我想你”之類直接表達感情的話語很難說出口,而在病魔面前,任何愛的表露都顯得順其自然。韓瑜告訴記者,說不出口可以寫下來,用寫代替說,不能見面的時候也能互通信息,彼此心里都更踏實些。
下一篇: 【健康科普】警惕氣管異物 寶寶家長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