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又快又穩柳葉刀 江湖留名“閃電王”||心內科專家王勇心里裝著家人,所以隨時準備沖上手術臺
現代社會,在快節奏和快飲食主導下,心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幸運的是,醫學與技術的完美運用,讓其有法可醫,甚至一些極為兇險的病癥也能及時化解,轉危為安。當然,再完美的理論與技術都離不開醫生這個掌舵人。
山東省立醫院心內科專家王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靠精湛的技藝和沉著冷厲的作風一次次爭分奪秒,挽救危重病人于生死一瞬間。
較量
敏銳洞察“死神”
當機立斷“搶”人
作為一名心內科醫生,每天都在與死神短兵相接,這句話一點不夸張。
3月11日上午,坐在辦公室短暫休息的王勇,回憶起20多天前的那次兇險異常的搶救經歷,依然心有余悸。
那是農歷正月十六的下午,街頭還飄散著過年的氣氛。
在二樓門診值班的王勇,突然接到了六樓病房打來的電話。“讓我趕緊上去看個心電圖。”他敏銳地察覺到情況緊急,立即關停門診趕到樓上。
“趕緊做心臟造影……”看到波段異常的心電圖,王勇意識到情況危急。而做造影時,他怔住了:這位只有40多歲、自己走著來看病的女性,竟已命懸一線!
原來,這位患者左主干堵塞。有多可怕呢?“相當于心臟最粗血流最大的那支血管被攔腰狠狠掐住,只留下一條極為微小的縫隙可通過血流,次全閉塞達95%以上。”王勇說,堵塞在這個位置最兇險。在醫學上,該病癥有個別稱——寡婦制造者,因為男性更容易出這個問題,且死亡率極高。
而這位女性患者當時的生命空隙已十分微弱,心臟造影劑比血液略黏稠,若繼續做造影,很可能造影劑就能將這一微弱的縫隙堵死。因此,王勇中斷造影,當機立斷:上手術臺……
一時間,醫生、護士閃電般行動起來,穿上隔離衣、鉛服,準備好除顫器,沖向一場生死角逐。經歷過無數生死場面的王勇,那一刻也是十分緊張。“手術極為兇險,僅有一兩分鐘時間,只允許一兩次的試探……生死只在一念間。”
最終,憑借強大的內心、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王勇成功將病人從死亡線拉了回來!如何形容手術的難度,他用一根針和一條線打了個比方:“心臟介入手術相當于穿針引線,平常的手術只要將線放到針鼻兒上穿過即可,但這臺手術相當于在線離針鼻兒還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盲穿。”而他只有一至兩次機會,難度可想而知。
而這臺手術剛結束,一位86歲嚴重肺部感染反復心絞痛的老人呼吸心跳驟停!王勇來不及多想,加入了又一場生命保衛戰……
兼修
既要有“繡花功”
又要懂“遁地術”
驚心動魄的搶救,只是王勇日常工作的一面。他在朋友圈的個性簽名是“我是閃電”,以最快速度搶救病人于危急之間,是信念也是追求。
心臟手術除了“唯快不破”,還要“穩中求勝”,稍有不慎就可能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有時需要繡花般的細致耐心,有時要有盾構機般堅毅果敢。
王勇對生活日報記者說,血管看起來又細又軟,但有的人血管內的堵塞卻很重很硬,“鈣化斑點像石頭一樣堅硬”。此時,單純用導管導絲根本無法通過,需要啟用“超級遁地術”。如果將堵塞的血管比喻為一條尚未開通的地下隧道,那么一分鐘20萬轉的旋磨探頭就是醫學界的“盾構機”。
探頭表面密布微小堅硬的鉆石,1.25mm-2.0mm的直徑可通過不同型號的血管,它在血管內高速旋轉,遇到堅硬的鈣化點,就能夠將其磨成比紅細胞都微小的碎屑,開通出一條又一條生命之路。
如果說左主干堵塞手術需要“指如疾風,勢如閃電”,那么面對長期慢性閉塞,醫生就需要極為耐心細致地一點點去探索,“做好繡花功夫”。
如果長期慢性閉塞導致血管完全閉塞,想重新打開血管是最難的,里面的情況不明,結實的堵點也無從下手。這時就要憑借經驗,耐心謹慎地摸索。“正向不行,逆向來,逆向不行,側支試探,有時正向逆向兩邊對著走。”清除掉一根小小血管的堵塞,至少需要兩個小時。
醫學無止境。作為心臟介入治療方面的專家,王勇和團隊也一直注重國內外學術交流,并追求最新技術的運用。近幾年,山東省立醫院又在省內率先引進FFR(血流儲備分數測定)、OCT(血管內光學現象)及血管內超聲影像術等先進技術手段,讓冠脈診斷更加精細化。
王勇表示,這三項技術讓醫生對心臟手術有了更加精準的判斷。“以前只要發現血管狹窄就做支架,現在還會看血管壁結構是否容易破裂,以及血管血流儲備值。”很多看似狹窄的血管可能壓力值挺好,血管壁也穩定,那就不需要做手術了,有些看似挺好的血管可能情況恰恰相反,那就必須手術。而血管內超聲和OCT能讓醫生更精準做支架。由“我覺得該做”變成“數據顯示必須做”。
心聲
心臟手術猶豫不得
搶救窗口不等人
2018年,王勇和團隊共做了1000多例心臟介入手術,沒有出現一例并發癥,這是極為難得的。成功背后,離不開團隊的訓練有素。“我們搶救病人最重要的就是快,因此對手術室醫生護士都有特別演練,定期培訓。”王勇介紹說,心臟手術進行時,旁邊會守候著五六個醫護人員,有拿除顫器的,有準備按壓的,有隨時給藥的……只要出現問題,瞬間沖上去搶救。
連本院的其他科大夫也笑稱,“有你們在,我們就放心多了。”
王勇感嘆道,前述那位女患者的手術之所以成功順利,患者的丈夫功不可沒。“我跟他一說情況,他立即同意手術,毫不猶豫。”而這給了醫生們極大的信任、信心。
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病人和家屬面對手術的選擇會猶豫不決,結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前幾年,有一位老大爺心臟病入院治療,頭天下午王勇就讓他手術,可是他的女兒,說再想想。“第二天人就不行了,心臟嚴重衰竭,無法躺下。”此時病屬要求手術,可是已經無法手術了……
這樣的結果讓老大爺的老伴深受觸動。“她趕緊來醫院查體,并做了一個支架。”手術成功了,老太太卻哭得昏天黑地:“早知道給你也安上一個,你就不用走這么早了。”
如此悲痛一幕,令人唏噓。
還有一位病人,因一時猶豫導致身體重度殘疾,只能困在床上了。“心臟病非常快,而且一旦大腦缺氧將不可逆,致死致殘率極高。”王勇說,很多醫生面對猶豫是否做手術的急性心梗患者時,簡直要急得跳腳。
好消息是,隨著醫保全覆蓋以及心梗綠色通道的開通,這種現象正在明顯減少。
解壓
這位業余“段子手”
工作之外最愛陪兒子
手術時的王勇可謂“穩、準、狠”,氣勢逼人;坐診時的王勇溫潤謙和,待人彬彬有禮;朋友圈里的王勇,顯示出“活潑逗趣”的一面,跟央視段子手朱廣權有一拼。
他喜歡看有意思的微博,喜歡轉發有趣的科普知識,會曬家里那只安靜高冷的貓貝塔,卻找不到關于職業辛苦與抱怨的蹤跡。
“其實這是一種解壓方式。”他對生活日報記者說,身為心內科醫生,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隨時準備參加搶救。每次上手術臺,他都心存敬畏,舉輕若重。即使微小的手術,他也會繃起神經;遇到高風險的大手術,他更是高度緊張起來。這種高壓情緒肯定需要一個出口緩解釋放。
心內科醫生,可以說是一份沒有下班時刻表的工作。手術之余,王勇也盡量做好父親的角色。朋友圈里,你能看到他陪伴兒子練球的身影。“工作之外第一時間滿足孩子。”他說,盡量做好工作與陪伴孩子之間的平衡,也許是他作為一個父親給予孩子最好的承諾。
從小就在省立醫院大院里長大的王勇,受當醫生的父母影響頗深。父親王克平是我省著名心內學專家,從小耳濡目染和言傳身教讓王勇喜歡醫學、熱愛醫學,并立志傳承父輩衣缽。如今,將心內科醫療技術更加發揚光大的他,卻始終不能忘卻第一次上手術臺時父親的叮嚀:不要忘記病人的心臟在你的手中!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一句叮嚀,一生堅守。
達醫名片
王勇,主任醫師,山東省立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青年委員,山東省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心血管介入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高血壓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計委介入培訓基地導師,日本順天堂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999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從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在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診斷與治療方面有著較深的造詣,可獨立完成復雜冠脈介入治療手術與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每年手術量近千例,山東省介入心臟病學杰出介入專家獎獲得者。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4項,現承擔廳級課題2項;SCI收錄文章5篇,國家級刊物發表20篇;主編專著2部。
上一篇: 山東省立醫院多專科護理會診疑難雜癥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