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記山東省立醫院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疼痛科——用創新書寫精彩答卷
寒冬臘月,崔志背上行囊,滿面春風的要離開泉城濟南。崔志在告別給自己精心治療2個多月的傅志儉主任時,眼含熱淚,一再給傅主任鞠躬叩謝。并且特地請了當地書法家寫了一幅“醫疼有法”的牌匾送給疼痛科。
這是一個被疼痛折磨了數年、輾轉全國眾多大醫院未愈的患者的真情流露。
這是省立醫院疼痛科技術創新、優質高效服務的一個縮影。
原來,家住山東濰坊地區的崔志,身患一種怪病,渾身莫名其妙的疼痛,幾年間跑了全國大大小小的不少醫院,花光了全家的所有積蓄,可病痛始終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無奈之下,他們又舉債去了久負盛名的北京協和醫院。協和醫院的醫生得知她是山東人時,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疼痛治療的‘老祖宗’、中國疼痛治療的最高權威就在你們山東省立醫院,我們也都是從那里進修學習回來后才開設的疼痛科呀!”。協和醫院疼痛科醫生告訴她說。
一個省級醫院的科室,怎么能成為該領域全國的技術制高點?
一個邊緣交叉學科,怎么能有如此大的魅力?
一個區域的科室,怎么能吸引那么多國內外的患者慕名前來就醫?
一串串的“疑問”,在走進山東省立醫院疼痛科后,一切皆有了答案。
疼痛科的創始人宋文閣,今年已是72歲高齡,宋文閣從1972年開始進入“疼痛”領域,至今已41年。宋文閣見證了疼痛科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聞名遐邇的發展歷程。
有人膽大是因為無知,有人膽大是源于超人的智慧,宋文閣屬于后者。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宋主任的第一個病人竟然是他的父親。其父在老家患了腰痛的毛病,當地幾家醫院給治療了二個月,未見好轉。無奈之下,家里抱著一線希望寫信向他求助。于是,當時還在麻醉科、還不到30歲的宋文閣,見保守治療無效,于是打破常規,大膽地采用了麻醉、消炎、鎮痛相結合的“骶管阻滯”創新治療方案,幾天后,奇跡發生了。臥床數月,已枯瘦得不像人樣的老父親,竟然當天站了起來,感覺不到任何疼痛,生活勞動完全恢復如初。
初嘗創新戰果的宋文閣,從此一頭扎進疼痛醫療這塊在中國尚無人涉獵的“處女地”。宋文閣那時是麻醉科的醫生,白天他要在麻醉科崗位上值班,只有晚上、周末等時間,他才能抽空診治疼痛病人。沒有病房,他又想方設法在院外找了幾間房子。
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宋文閣的話語里依然帶有一些沉重與自豪。
性格執著、富有探索、創新精神的宋文閣就這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一干就是41年,直到1986年醫院正式成立疼痛科。
讓宋文閣沒想到的是,41年前的一個大膽嘗試,41年后竟成為全國頂級學科。
2002年,傅志儉從宋文閣手中接過疼痛科掌門的重擔。擔任疼痛科
下一篇: 為救兒女,父親含羞做“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