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人文
“醫生要有一顆仁愛的心”
郭懋榮是山東省心胸外科專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在有些人眼里,他固執、刻板,從不講情面。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堅持原則,固守真理,處處散發著人性的光輝。
而這些,都恰恰是一個醫生所必備的素質。
“寫得比說得好”
郭懋榮1922年出生于江蘇省青浦縣(現上海市青浦區),他一生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從小就表現出對自己信仰的堅持。上小學時,他就曾跑到故鄉的土地廟里,把土地爺的塑像破壞掉。
郭懋榮的父親早年畢業于復旦學堂,后來在中學教國文,他平時用的毛筆是上海的一家筆莊專門為其定做的。在這樣一種書香門第成長起來的郭懋榮,自然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一個很好的繼承。
考大學時,成績優異的郭懋榮曾經收到上海第一醫學院、圣約翰大學和燕京大學三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最終在父親的建議下,選擇了上海第一醫學院。
當時任上海第一醫學院教授的沈克非早在1943年就當選為中華醫學會理事長,作為郭懋榮的老師,他對郭懋榮在學術和從醫方面的影響很大。大學時代,上海第一醫學院的所有老師授課時都是用英文,平時實習時寫病歷、查房也都必須用英文,為此郭懋榮打下了很好的英文基礎。
1947年大學畢業時,畢業成績在四七級畢業生中排名第一的郭懋榮沒有想到,8年后,會有人專門考驗他的英文水平。1954年山東醫學院進行院系調整時,曾經有位教授想在國外刊物發表論文,自恃英文水平很高,在向郭懋榮提交論文時,故意把所有的材料都用英文填寫,想趁機賣弄一下自己的英文,誰知正好撞在槍口上。郭懋榮在其論文扉頁上注明:“文章不錯,但有幾處文法錯誤,我用紅線標出,改否自酌。”后來那人去了國外,仍然記得那幾處語法錯誤,并對郭懋榮的寬容大度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是有名的一只筆,一把刀。中英文都很好,寫字也寫得很好。”妻子楊銘玉回憶說,“剛畢業參加工作那會,他經常每天早晨5點起床,冬天沒有暖氣時,先點著爐子,然后坐在床上,捂著被子,看英文原版書。”
“他為人很正直。別人講的一些套話、空話,總被他當場戳穿,即便在領導面前也這樣。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支援山東
郭懋榮在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同屆同學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學都去了國外。他剛畢業就有去美國留學的機會,但當時美國的醫學院讓他先做麻醉師,麻醉師在當時只是個輔助性的崗位,一身傲骨的郭懋榮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和工作的機會。
后來,曾經擔任張學良醫官處處長的宮乃泉,當時任華東軍區衛生部副部長,與時任濟南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衛生部長的方春望從北京、上海專門請來一批醫學專家,支援山東衛生醫療工作。
“上海1949年5月解放,我們6月下旬就來山東了。那時候,華東國際和平醫院剛與山東省立醫院合并” 郭懋榮的妻子楊銘玉說,“我們是跟著解放軍來的,來的時候連行李都沒帶,女士們還穿著五顏六色的旗袍和高跟鞋。來濟南后,先給我們發了身列寧裝。”
“ 剛來山東時,真的很不適應。我從小在上海出生、長大,很少走泥巴路。濟南剛解放時,柏油路很少,沿街的小孩很多都光著屁股,連衣服都沒有。我從家走到省立醫院就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