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最美健康守護者】大醫精誠 只為守護患兒健康——記“最美健康守護者”山東省立醫院王安彪
編者按: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也是維系一個家庭的紐帶,孩子的健康是社會各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為了守護、保障祖國未來棟梁的孩子們的身體健康,不少醫護工作者默默地努力著。
近日,山東省立醫院心外科副主任王安彪榮獲“最美健康守護者——省級最美醫生”榮譽稱號,兒科門診護士長徐恩秀榮獲“最美健康守護者——省級最美護士”榮譽稱號。今天開始,讓我們走近這兩位最美健康守護者,聽他們講述“醫護人員與孩子們的感人故事”。
“省級最美醫生”王安彪
人體“發動機維修大師”
心臟是人體的“動力之源”,被稱為“人體發動機”。心臟的健康與否,影響著人類生命的點點滴滴。然而,由于多種因素影響,不少孩子在出生時就患上了心臟病,業內人士稱之為“先天性心臟病”,極大威脅著患兒健康。山東省立醫院心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王安彪就是眾多治療患兒先心病的醫生之一,也被他的學生們尊稱為“人體發動機維修大師”。專心琢磨 細致雕琢
“工匠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工藝,令產品趨于完美。我們做醫生的也是如此,要有工匠精神,通過不斷實踐,讓自己的診療技術趨于完美,盡快為病人解除痛苦”,這句話,是王安彪常常講給學生們的奮斗格言,更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1988年,王安彪從山東醫科大學本科畢業,1991年至1996年,師從國內著名胸心外科專家蘇應衡、郭蘭敏,在“巨人的肩膀上”,王安彪看到了更遠的風景。他介紹說,回到山東就覺察到了省內嬰幼兒復雜先心病的手術治療起步較晚、與國內外差距大的現實。“笨鳥先飛,時不我待”,這是王安彪心中默默立下的誓言。
業內同行對小兒先心手術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小兒先心手術,像在擺滿瓷器的屋子里捉老鼠。既要逮到老鼠,還不能損壞瓷器。最要命的是,屋子是迷你的,所有的手術要在2.5倍放大鏡下進行。”很多心外科醫生望而卻步,王安彪卻偏偏喜歡復雜的,為了加深對心臟的認識,他每周跑到農貿市場預訂好幾個豬心,周末時候在家對豬心反復進行解剖、修補,潛心鉆研,不斷實踐,他的“手上功夫”突飛猛進。他曾為出生僅僅18個小時、體重1.46公斤、目前世界上體重最小的嬰兒成功實施了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30余年創造了多項省內乃至國內首例,他的足跡遍布山東省17個地市級醫院,被同行稱為“山東省復雜先天性心臟病的總聽班醫生”。全省一半以上復雜先心病的患者在他手中痊愈,他以累計近200例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手術量傲居全省之首,在國內名列前茅,獲得了同行一致認可和贊譽。
王安彪在手術中
仁心仁術 患者第一
2003年時,一位來自農村的媽媽帶著自己1歲左右的孩子前來就診,王安彪診斷孩子患有完全性心內膜鍵缺損合并肺動脈高壓,且處于疾病晚期,病情復雜,風險高,去過幾家醫院均被告知太嚴重無法手術。“這對孩子將來影響很大,甚至會危及生命,但通過手術是可以治療的”,剛剛看到希望的媽媽在聽說手術的費用之后,她又望而卻步,手術的費用他們負擔不起。這時,王安彪看到這位母親的長發一直遮蓋著左眼,原來,她只有一只眼睛!王安彪詢問得知,她在懷孕5個月時,眼睛被丈夫打瞎了,丈夫也因違法被判刑6年,本想打掉孩子,但母親的責任讓她沒有舍得拋棄這個小生命。“大夫,俺現在沒收入來源,孩子看病的錢是俺爹放羊掙的,真拿不出這么多錢。”看到這位母親的處境,王安彪立刻向醫院反映情況,醫院和科室在減免、捐助后,成功為孩子進行了手術。后來隨訪,孩子恢復情況不錯。
但,這個“故事”沒有結束。
三年后的一天,正在值班的王安彪又接診了這位母親,醫生的本能讓他心里一緊:“孩子怎么了?沒事吧?”那位母親則笑著說:“大夫您放心,孩子好得很。俺對象表現好,提前出獄了,我們復婚了,現在生活很好。這是俺對象的妹妹,她也有心臟病,俺就相信您,麻煩您給她看看吧!”
回憶起這件事,王安彪說,當時的情形,換作任何一位醫生也都會去做。但這件事卻挽救了一個家庭,更讓這個家庭有了生活下去的動力。現在,當時的患兒已是念初中的健康少年了。他們家又生了個女兒,一家人很幸福。現在種大棚,每年都會送些黃瓜。醫生在無意中做了一件好事,一系列的好事隨后相繼發生。醫患本是一家,若都以真情相待,一定會有和諧的醫患關系。
勇攀高峰 永不止步
他的學生們都這樣形容王安彪:“老師喜歡比別人‘多想一點’、‘想深一點’。”經過多年臨床觀察,他發現:最常見的復雜先心法洛氏四聯癥由于肺動脈瓣本身發育異常,術后肺動脈瓣關閉不全嚴重影響病人的遠期療效,甚至需要再次手術治療,他自己設計和改良了眾多手術方法:改良雙孔二尖瓣成型;法四肺動脈瓣成型;三尖瓣下移畸形瓣膜成型;自體心包交叉縫合法……其中“法四肺動脈瓣成型”被同行稱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項技術比別人多做了一步,多花20分鐘,費用沒有增加,對病人遠期恢復卻非常有意義。目前已完成80余例,隨訪5年,只有極少數病人有一點輕度反流,此項技術在省內多家醫院推廣。王安彪及其團隊的創新性工作也得到了醫院和國內心外科同行認可,多次榮獲醫院年終新技術獎和重大搶救獎。
王安彪案頭有一本《先天性心臟病外科學》第二版,因為經常翻閱,厚厚一大本書已顯陳舊,而在第34章《SENNING手術方法》一章,字里行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和心得。這中間還有一個故事,記載了他人生第一例特別復雜的小兒先心病手術。2002年,他接診了一位只有6個月的完全性大動脈轉位的孩子,需要實施SENNING手術。在此之前,全山東省只做過一例,而患者最終死亡。王安彪從成為醫生的那天起,就不甘心做一個只求安穩、不敢挑戰自己的人。為此他用文言文寫了一篇幾百字的《圖強志》鼓勵自己:術臺之上,要“屹立于臺右”,術臺之下,要“不失于病人”。頂著巨大的壓力,他一個字一個字研究《SENNING手術方法》,第一遍、第二遍、當他第三次翻開了書,自感成功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一周后,他在書上自信地寫下了4個字:明天手術!手術那天,手術室內聚集了很多聞訊而來的業內同行過來觀摩。錯位的大血管在他手中,左翻右轉,一次就成功復位!患兒的嘴唇重又變得紅潤起來。
王安彪常說:“醫生這個行業需要有耐力,不能急躁,不僅要有‘工匠’水準,還要有‘工匠’般的不輕言放棄。只有不斷地多琢磨一點,多考慮一點,多做一點,將多年的經驗提煉成精髓,內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在手術臺上才能游刃有余!”